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当孩子主动向学习的时候,要予以鼓励,不能打击。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帮助孩子客观分析,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尽管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信任。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学习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让学生亲自探索未知世界,引发学生积极的内在体验,让学习尽可能成为轻松、愉快的事情。
二、目标导向,目标是导航图
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坚持不懈地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向来设计自己的人生,品味实现目标的快乐,跨越人生的坎坷与困难,才能实现靓丽人生。目标设计一定要具尽可能详细,尽可能数字化。比如:我要每天读一句英语,每天记住2个英语单词,而不是设定目标:“我要学好英语"。
三、热爱与坚持
有兴趣的事情,辛苦和付出也是一种乐趣,没有兴趣的事儿,好事也是一种辛苦。学习,只有培养出自己的兴趣才可以没有厌倦心理。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奖有人采访他,问他:“你获得诺贝尔奖辛苦不辛苦?杨振宁说,从事物理学研究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从不觉得辛苦。因为有了科学研究的兴趣,就有了内驱力。在内驱力的影响下,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就会有了更深的热爱。
四、学会引导而不强制
凡是有自觉学习能力的孩子,都是家长和老师非常重视对他的引导,激发学习的内驱动力,而不是强迫孩子学习。用启发引导的办法,让他自然而然自动的愿意学习。少年儿童天然对大自然各种受产好奇心,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探索自然,探索未知。
五、培养内驱力学会尊重、鼓励
让学生从一件小事的成功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他继续做好下一件小事。少年儿童时期鼓励至关重要,父母和老师的压制和批评会削弱孩子的好奇心和热情,打击孩子的兴趣。融入到孩子中去,以儿童的眼光看儿童,以儿童的思维与孩子交流,与孩子一起活动,给孩子力量,让孩子有归属感,给孩子前行的勇气,做孩子的后盾。学会自主安排生活,自主的完成作业。
六、尝试、坚持、自然、习惯
对于兴趣爱好,要允许孩子广泛尝试,音乐、美术,书法,计算机,舞蹈尝试自己最喜欢的坚持下去,不断付出努力,不断加以练习,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爱好,成为一种习惯,人们常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就是这个道理。
七、责任担当与环境影响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习不是靠“吹吹打打,轻轻松松"就能够实现的,学习是“马拉松”,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志存高远,需要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人,只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
提升内驱力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1、积极主动地想要学习新知识
当孩子内心的内需力提高了,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想要去学习新的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具有求知欲。孩子会自发地想要去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不会产生懈怠和恐惧的心理,而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2、对自己有着强大的自信心
内驱力高的孩子通常都会对自己有着强大的自信,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是有能力学好,并且做好这件事情。所以在面对未知的知识时,孩子通常都会有着欣喜和乐观的态度,并不会停住不前。内驱力缺乏的孩子则会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不行,甚至会出现自卑的状态,觉得自己做也做不好,就自发地放弃了。
3、愿意去尝试陌生的事情
拥有内驱力的孩子相对来说抗挫折能力也更高,更愿意去尝试陌生的事物,这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是非常可贵的一种品质。当他们愿意去勇敢地尝试,不惧困难和失败,才证明孩子的内心非常强大,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自我调节,这样的孩子将来必定可以做出很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