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乐不思蜀的故事

乐不思蜀的故事

2023-11-29 13:14 424浏览

乐不思蜀指的是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而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乐不思蜀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又称刘阿斗。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公元263年,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惊慌不已的刘禅为了保命,便光着上身、反绑双臂,叫手下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刘禅投降以后,魏王曹髦(máo)为了笼络人心,封他一个食俸禄却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

有一次,他请刘禅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

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地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司马昭彻底知道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提防着他了。

刘禅的人物简介

1、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2、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刘禅的儿子介绍 

1、刘禅,历史上不战而降的蜀国国君,在蜀汉还存有战斗力的时候却选择了投降因此人们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的软弱不能。刘禅缺少骨气,但这并不代表全蜀汉都是缺少骨气的人,在刘禅命令将士放下武器的时候,“将士咸怒,拔刀砍石”便能看出他们不愿做亡国奴的气节。其中,刘禅的儿子刘谌就是这里面的一个代表。

2、刘谌,刘禅的第五个儿子。景耀二年,被刘禅立为北地王,是刘禅七个儿子中最具有血型的一人。据史书记载,在刘禅宣布投降,刘谌认为蜀国就要灭亡的时候,他先把自己的妻子杀死,又自己选择了自杀。为了不当亡国奴,他曾做了三个惊人的壮举。

3、第一,极力劝说刘禅。当刘禅听取谯周的意见选择投降之时,刘谌先是骂后又哭,最后以死来规劝父亲不要投降,愤怒地骂谯周:“你这等懦弱的儒生,哪轮到你来讲关于社稷的大事,自古以来哪个天子有过投降?”遭到刘禅的呵斥之后,刘谌叩头大哭说:“到这种地步了,父子群臣应该要背水一战,死在社稷上,也有脸见先帝阿,为何要选择投降阿!”刘禅不听,刘谌放声大哭说:“先帝那么不容易创造的基业,今天却要舍弃他,我宁愿死也不能忍受这等侮辱!”  

4、第二,刺杀刘禅。在刘禅投降的那天,刘谌听闻,怒气冲冲地带到入宫。刘谌极力劝服没有结果,又不想看到先帝的基业会毁于一旦,所以有刺杀的意思,但是后来因为他妻子的缘故没有得逞。

5、第三,选择以死抗争。刘谌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没有办法来改变局面,于是选择了杀妻子和自己的三个儿子,最后自己在昭烈庙中选择自杀。

上一篇:闻鸡起舞的故事 下一篇:三顾茅庐的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