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隋朝的开国君主是谁

隋朝的开国君主是谁

2023-10-29 09:34 820浏览

隋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意味着中国再一次建立了一个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政权。如果从永嘉之乱开始算起,已经270年了。

隋朝的开国君主是谁?

1、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开国皇帝。其父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其母为吕苦桃(后追崇为元明皇后)。

2、杨坚作为汉朝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代孙子,凭借自身能力与父亲军功在北周仕途通达。周宣帝死后,杨坚被任命为上柱国、大司马,辅政北周。

3、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杨坚接受周静帝禅让,代周建隋,改年号开皇。杨坚建隋后平定叛乱,统一南北,建立新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在开皇年间促成“开皇之治”盛景。

4、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于仁寿宫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在位时长二十四年,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太)陵。

杨坚的为政举措:

1、政治

在中央官制上,隋文帝废除北周六官制,确立五省六曹制,后演化为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在中央设最高行政机构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尚书令、讷言、内史令作为三省的长官,官职共同为宰相。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隋文帝又在尚书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六部,每部设尚书,用以执行政令、处理政事。在汉魏时期,三省已有雏形存在,但三省并立同行,各有分工,三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则是始于隋文帝。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和补充,既能保证政令的实施,又能避免专权独大的状况出现,对君主专制起到了加强的作用。

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隋文帝变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通过裁汰冗官,精简机构,隋文帝进一步为国家节省开支,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规定中央吏部而非州县长官任免考核地方九品以上的官员,将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军事

改革府兵制,隋朝初年隋文帝延续西魏以来的府兵制度,府兵为独立的军户,家属随军营住于军坊,不同于一般民户。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改革府兵制,令除另有军籍外的军人及其家属隶属州、县户籍,转为民户,不再为军户。军人及其家属需按照均田法令受田。

军人平时耕作,免租调力役,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出征。兵民合一是府兵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寓兵于民既节省国家的军费开支,又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可以预防府兵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

3、经济

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因隋朝课取赋役需以丁口计算,要对户口进行进一步的核实,于是隋文帝下令在全国检查户口,即大索貌阅。同时隋文帝规定堂兄弟以下一律分居,各立户头,即析籍。通过大索貌阅,户籍本上有11万多人查实为丁,有164万多人新编入户籍。

隋文帝取得了括户运动的成功。接着隋文帝又实行输籍法,确定户籍。中央确定划分户等标准并颁行各州县,依定样标准确定每家户等上下,写成定簿,故百姓难以逃税漏税,地方官吏也不能进行舞弊。由于户籍所征敛的数额比豪强少,故在输籍法实行之后,有不少隐漏逃亡的农民成为国家编户。

但这实际上带有将广大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以便进行剥削的色彩。括户运动中户口数字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而是体现了统治者重于聚敛的目的。

4、文化

隋朝初年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仍是官吏选拔的标准,选拔官吏多看重门第。隋文帝认为九品中正制积弊很深,于是于开皇年间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将分科考试成绩作为官吏选拔的标准。

隋朝的科举设秀才、明经两科,另有皇帝临时设立的特科。在科举制度下,选拔官吏比较重才学而不重门第,为庶民中的知识分子参与朝政提供了较为公平的途径,也同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虽然隋朝的科举制度处于草创和未完善的阶段,并没有彻底改变豪强世族把持各级政权的状况,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自隋文帝为之一变。从隋唐至清末,科举制度维持了1300年之久,对历代封建统治的影响都很大。

杨坚的评价:

1、隋文帝杨坚作为隋王朝的开国皇帝,其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隋书》称其“性严重,有威容,外质木而内明敏,有大略”,是有谋略的帝王之才。

2、《全唐文》中称隋文帝“使六合之中,观如晓日;八纮之内,若遇心晴”,肯定了其结束分裂、治理国家的功绩。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称“隋文帝何如主也?贤主也”;历史学家胡如雷称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起过显著进步作用的杰出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3、现代学者杨希义也称杨建“经过禅代周鼎、北击突厥、南灭陈朝,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从西晋末年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分裂割据达三百年之久的混乱局面”,在统一中国的事业中是有巨大功绩的。

4、对杨坚的负面评价则是聚焦于他不悦儒学、天性沉猜、易立太子等方面。《隋书》中称杨坚“不悦儒学”“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认为杨坚不以儒学为基础治国理政,过于杀戮、颠倒忠奸。

上一篇:北魏是十六国之一吗 下一篇:念天地之悠悠出自哪首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