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简介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战国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简介
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相传俞伯牙曾经当过晋国的大夫,是著名的琴师,非常善于弹奏七弦琴。而钟子期则是一位普通的樵夫,两个身份截然不同的人,因为琴声走到了一起。
而俞伯牙能够和钟子期遇见,还要得益于一次出使。当时正是晋国大夫的俞伯牙奉命出使楚国。
而在中秋节这一天,俞伯牙独自一人坐着小船来到了汉江口,但是因为风浪很大,所以俞伯牙孩子呢在一座小山上停泊了下来,一直等到风浪的平息。
俞伯牙一直等到了晚上,那晚因为是中秋节,所以夜晚的月亮十分的皎洁,俞伯牙望着天上的明月,不禁出了神,随后便雅兴大发,决定此情此景,难道不应该弹奏一曲吗?于是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开始专心致志的弹奏起来。
殊不知此时,上山打柴的钟子期因为躲雨恰好也在附近,路过的钟子期被俞伯牙优美的琴音吸引了过来,钟子期沉醉在俞伯牙美妙的琴音当中不可自拔,渐渐的陶醉其中。等到俞伯牙弹奏完之后,钟子期只感到心旷神怡,不由得发出来由衷的感慨。
而沉醉在演奏的俞伯牙听到钟子期的夸赞,才从琴声当中反应过来,于是赶忙起来和钟子期打招呼,随后又为钟子期弹奏了一首。钟子期听完,赞赏道,这琴声真是如同高山一般巍峨,就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峰啊。
俞伯牙听了之后十分开心,于是又弹奏了一曲,这次钟子期评价道,这琴声浩浩荡荡,就像奔流不息的江河流水一般,实在是妙啊。
就这样,俞伯牙每弹奏一曲,钟子期都会根据琴声的特点给出不同的评价,两人就像是知音一般,一人默默的演奏,一人默默的倾听,并且互相还能给出及时的反馈,于是两人结为知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后续故事
俞伯牙和钟子期结为知音之后,因为俞伯牙出使完毕要回到晋国,于是两人便约定一年之后,再回到这里来一起演奏。
可是等到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再回来的时候,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钟子期的身影,俞伯牙以为是钟子期找不到这个汉江口了,于是就坐下来弹奏,希望能够用琴声将钟子期吸引过来,可是弹了一晚上,俞伯牙都没有等来钟子期。
第二天,俞伯牙就向路过的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遗憾的告诉他,钟子期已经在不久前因为身染重病去世了,他的临终遗言就是,让家人将自己的坟墓修在江边,这样每到每年的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的那晚,他都可以听到俞伯牙美妙的琴声。
痛苦万分的俞伯牙根据老人的指引,来到了钟子期的坟前,席地而坐弹奏了一首《高山流水》。
可是弹奏完毕之后,俞伯牙不由得难过的长叹一声,将琴声挑断,把自己曾经心爱的古琴摔在了一旁的青石上,并说,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音已经去世,自己留着这琴还能再弹奏给谁听呢?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
伯牙与钟子期是什么之交
伯牙与钟子期是“八拜之交”中的“知音之交”。八拜之交分别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知音之交出自《列子·汤问》,指的是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现在人们还常用出自钟子期和伯牙的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知音之交,知音也谓知己,指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知音难得,“人生得一知己足亦”。
此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
俞伯牙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关于钟子期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关于俞伯牙的传说倒是不少。
其实,俞伯牙本来就姓伯的,只是后世的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撰写“警世通言”的时候,将“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错听成了“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所以在后世流传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当中,伯牙都被称为俞伯牙。而在《列子》、《荀子》等古籍当中,俞伯牙都被成为伯牙。
相传伯牙从小就跟随一位名叫连城的老师学习弹琴,而伯牙的资质十分聪颖,所以很快就学会了弹琴,但是他弹琴的时候,经常不能够找到这首曲子当中的神韵,于是连城就带着他来到了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传说中的东海蓬莱山,连城来到这里之后,就让伯牙在原地等候,说他先去寻找自己的老师。
但伯牙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连城归来,便起身自己去寻找,当他绕过一个山头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一副奇景一般,豁然开朗。原来,伯牙看到的是一处在云中飞溅的瀑布,而瀑布水花荡漾的声音给伯牙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这时身后便传来了连城的声音,他说伯牙找到了他的老师,这时伯牙才恍然大悟,原来,连城所说的老师,就是这大自然。茅塞顿开的伯牙于是在这山间修炼了起来,传说他最著名的两首曲子《水仙操》和《高山流水》,都是在这里创作而成。
钟子期的简介
钟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史载俞伯牙鼓琴于汉江之滨,子期闻声叹曰:“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遂成至交。子期死后,伯牙以世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钟子期墓历经修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