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流传久远、影响广泛民间传说,讲述的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被称为千古绝唱。在“女子不能游学”的古时候,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与梁山伯同窗三年。故事主要讲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人其实是共同真心相爱。但是姻缘相错不能在一起,死后化作蝴蝶双速双飞。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对相爱的人,因为封建思想的迫害两个年青人不能走到一起,最后梁山伯郁郁而终,而祝英台也随梁山伯而去,之后两人化作一对蝴蝶,比翼双飞自由自在的生活。
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版到会稽权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
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还是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去世了。
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中,其后坟中出现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谁写的
一、张恨水、赵清阁、顾志坤这三位作家写过同名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
其中,《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三、史籍记载
1.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2.南朝梁元帝时(公元552-554年)《金楼子》一书中有记载。明代徐树丕《识小录》中记叙:“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二书已失传)
3.晚唐(公元851年)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4.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明州(今宁波)郡守李茂城写的《义忠王庙记》记载:“神喟然叹曰:‘生当封候,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后简文帝举贤,郡以神应君,诏为鄮令。”
5.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张津《乾道四明图经》称:“义妇冢,即为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6.南朝齐武帝时(公元483-493年)《善卷崇记》:“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寺”
7.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志》记载:“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
8.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咸淳毗陵志》记载:“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皆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俗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然考《寺记》,谓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
9.明代作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古今小说》记载:祝英台为宜兴人,梁山伯为苏州人。并说祝英台是哥嫂将其许于马家,文中还有地裂、入坟、化蝶之说。
10.明朝著名文学家张岱(浙江绍兴人)在其著作集《陶庵梦忆》第二卷《孔庙桧》一文中写道:“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据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著名的梁祝文化研究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祝二人在济宁市邹县峄山读书,曾慕名而至济宁市曲阜孔庙拜祭过孔子,并参阅过孔庙的经文藏书,后梁祝二人因相互思恋而死,惊天动地,曲阜孔庙为了表彰纪念他们忠义精神,特地于二人在曲阜孔庙读书的地方标以牌匾,以示纪念。
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语录:
1.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故事中最著名的一句,表达了他们愿意生死相随、永不分离的坚定信念。
2.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梁山伯在祝英台离世后表达了他们之间深沉的爱情,即使面临生死离别,这份爱情也无法被磨灭。
3.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梁山伯在面对爱情和道义之间的抉择时,表现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这些爱情语录不仅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深厚的感情,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家庭、道义的思考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