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背水一战的故事简介

背水一战的故事简介

2023-12-01 15:35 559浏览

背水一战的故事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背水一战是指在战争中,一方被迫处于极度困境或死亡威胁下,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决死抗争。这个故事源自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刘邦即将被楚军围困于垓下,情况危急。然而,刘邦决定集中兵力突破敌军的包围,成功逆袭击溃楚军,最终赢得了战争。

背水一战的故事简介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

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全军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

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背水一战是谁打的

背水一战,是由西汉大将韩信与赵军主帅陈馀交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

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一哄而散。成语解释: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出自哪次战争

背水一战是井陉之战。

是公元前204年汉军与赵军之间的战役,韩信是在获得刘邦的允许后,为了进一步击垮项羽在国内的割据势力,在井陉口一带和赵军交战,最终以少胜多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在“井陉之战”中,韩信只有3万人,而赵军却有20万人。

在“井陉之战”中,韩信在兵力上明显落后于赵军。为此,韩信看似冒险使用了背水一战的计策,实际上还是做了很多其他工作的。一方面,在背水一战前,韩信就通过内应掌握了赵军的作战部署。在知己知彼的背景下,韩信在战前部署了一支奇兵。

韩信的安排是等到自己和赵军的大军交战时,派遣一支奇兵火速攻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让对方无疑为自己的大营已经被韩信所在的汉军攻占了。在此基础上,韩信和自己的奇兵两面夹攻,从而赢得了这场大战的胜利。

上一篇: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简介 下一篇:长平之战的故事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