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的作者是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精卫填海的作者是:
《精卫填海》节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女儿精卫溺水身亡,魂化为精卫鸟,精卫常衔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立志填平东海的故事。展现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同时也歌颂了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
精卫填海的作品赏析: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填海神话中表现出了人类最本质最永恒的东西:对生存的恐慌,以及在这之上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永恒的独有的精神气质。这些原型主题表现的都是先民缘于最基本的生存而产生的文化意识。这里的生存仅仅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珍惜。缘于这种保存生命的初始本能,后世这种危机意识逐渐推延到更深更广的程度。
《山海经》的简介:
1、《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主要记载中国古代的地理情况,也有较多关于神话的内容。《山海经》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后人又有增改。
2、《山海经》十八卷,分为《山经》五卷(或称《五藏山经》)和《海经》十三卷两大类,由西汉刘歆整理。《山海经》主要记述中国古代各地地理情况、出产、祭祀活动等,同时也包括历史、医学、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书中还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保存了极丰富的神话资料。
3、《山海经》中记载的丰富内容对于中医学建立、史学研究、文学发展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此外,该书也集中体现了上古时期的生死观和先民的抗争精神,是中国古代珍贵的典籍之一,对研究人类文化也有重大价值。《山海经》在国内国外都有深远影响,并衍生出了许多作品。
《山海经》的地理内容:
1、《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它全面而系统的记载了中国古时候的地理概况,包括中国“南、西、北、东、中”五大区域山、水、村落、出产情况,是了解先秦地理必不可少的资料。
2、《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的山脉,《山经》末尾记载:“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大禹游历过五千三百七十座山,其中部分已经不可考证。这些山的山名描绘出了山的基本特征,如“华山”指刀劈斧削之山;“青丘之山”指青翠土山之山。水依山而生,常见的水有“河、江、汉、湖、泽、洛、径、渭、淮”等。“海”并不指大海,而是人和物的聚集区。
3、《山海经》中也划定了中国的古疆域范围。古代中国东临大海,《大荒东经》中有:“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东边的居住地中有边缘山坡的山,深入水域七千个村落。南面在水域的洲土上,《大荒南经》中记载:“南海诸中。”西部有沙漠,《海内西经》中记载:“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东北角有大燕国,“钜燕在东北陬。”
4、《山海经》中还记载了各地出产。如矿产,《五臧山经》记载产铜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产铁的山有三千六百九十座,还有金、锡、铜、玉矿等。如植物,杻、柜、梓、杞、松、棕、槐、桐等。如动物,虎、豹、狼、犬、兔、猪、马、猴、猿、猩、犀、鹿、豚、羊等。
5、《山海经》中还记载有各地村落及人口情况,如《南次一经》有村落二千九百五十个,《西次一经》有村落二千九百五十七个,《北次一经》有村落五千四百九十个,《东次一经》有村落三千六百个。《山海经》中也有疆域的开拓情况、工具制造记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