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2023-08-11 17:27 322浏览

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我们都要迎来传统节日——端午节。“端”代表着“初始”,代表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按照时间推算,它所在的月份,又被称为“午月”,因此这一天便被人们称作端午。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习俗一: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自己在家里包各种口味的粽子,有咸的有甜的,都非常好吃。

而且端午节正是夏季的时候,河边都长出来芦苇叶,正是包粽子的好时机。另外,端午节之前,正是中考高考的关键时刻,很多考生家长就会包许多粽子,因为粽谐音“中”,寓意高中,祝所有考生考出好成绩。

习俗二:悬挂钟馗像

在古代,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人们认为他是正义的使者,是赐福镇宅的圣君,挂在家中祈求财富的代表。

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就会挂起钟馗的神像,以驱邪魔,追求家宅平安。

习俗三:佩戴香囊

在南方一些地区,很多人会给小孩佩戴香囊,里面放上一些朱砂、雄黄、香药等等,飘溢着淡淡幽香,做成各种可爱好看的五彩形状。小孩子佩戴这个寓意着避邪驱瘟之意。

习俗四: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的主要习俗,是当时古代诗人屈原投江之后,很多当地河边的百姓,闻讯来划上自家船,在江河里搜救尸体,但是始终未寻得。

所以人们就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这个时候,演变成了赛龙舟的赛事,热闹非凡。

习俗五:挂艾草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的菖蒲和艾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洒扫庭院,将菖蒲和艾草插于门楣上面,挂在正堂,以驱瘴避邪。

另外,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起源的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端午节的起源:

1、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屈原的说法。

据传说,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他因忠诚于国家,遭受排挤,但他始终热爱自己的国家,并用文字来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然而,由于受上层权力斗争的牵扯,屈原被流放到了汨罗江边的一座山上。他眼见着自己的祖国楚国一天天削弱,却不能有所作为,痛心而无奈。终于,他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

闻讯赶来的百姓痛哭不已,急忙驾船到汨罗江上去搜寻屈原,还纷纷向江中投入粽子,这是为了防止鱼虾靠近屈原的尸体。

后来,这一天节日就被称为“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便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等活动,以示敬意。

2、纪念吴国伍子胥

端午节还有另一种广为流传的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伍子胥。伍子胥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军事家,曾帮助吴国打败了楚国。然而,他在吴国的政治斗争中被陷害,最终被吴王夫差赐死。在临死前,伍子胥要求将他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国都城的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吴国灭亡。

果然,在伍子胥死后不久,吴国被越国所灭。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诚的爱国者,便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

这一天的话动习俗包括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其中,吃粽子象征着怀念伍子胥的忠诚,而挂艾草和佩香囊则是为了驱邪避疫,祈求平安。

伍子胥传说,向人们展示了端午节浓厚的民间色彩,它强调了忠诚、爱国等传统美德。与纪念屈原的传说相比,更强调了个人的忠诚和勇敢,体现了人们对勇士的敬意。

3、纪念曹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的曹娥。曹娥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曹植的女儿,她以孝行闻名于世。在曹娥十四岁那年,她的父亲曹植溺水身亡,曹娥为了寻找父亲的遗体,在江边日夜哭泣。最后,曹娥投江自尽,用自己的生命体现了对父亲的爱。

人们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行,便将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来表达对曹娥的敬意。其中一项就是赛龙舟,这种活动既展示了团队协作精神,又表达了对曹娥孝行的崇敬。

这一天家家户户也要包粽子,象征着曹娥的孝道和对亲人的关爱。

最后,为大家分享一些古往今来有关端午节的优美古诗词: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上一篇:后赤壁赋原文 下一篇:春秋和战国的区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