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断章》蕴含的哲理

《断章》蕴含的哲理

2023-08-17 11:42 739浏览

《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出自于《鱼目集》。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断章》蕴含的哲理:

1、“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2、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意象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在技巧和形式方面,诗人融会了传统的意境和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现代诗风。

《断章》原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赏析:

1、《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其一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是人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2、人们常说“好诗可耐百回读”,而这首短短的四句《断章》已足够品读一生。之所以这首诗会在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富于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

3、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亘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4、诗的前两句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待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意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5、诗人以短短四行“断章”,便充分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绵绵的情思,同时又包含着深广的哲学象征意义。

《断章》作者介绍:

1、卞之琳,原名季陵,曾用笔名薛林,江苏海门(今属江苏南通)出生的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誉为“汉园三诗人”之一。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49年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转向翻译和研究工作。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投入教育事业。

2、卞之琳的诗作《断章》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作品。他的诗作注重感觉的新鲜、想象的独特,富有象征意味。代表作品还包括《投》《鱼化石》等。卞之琳曾与戴望舒等中国象征派诗人共同编辑《新诗》杂志。他的诗作受到徐志摩、胡适等人的影响,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一篇:氯化钙的化学式 下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