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赠刘景文》全诗

《赠刘景文》全诗

2023-08-22 17:34 526浏览

《赠刘景文》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赠刘景文》全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品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作品赏析:

1、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前两句中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2、后两句议景,诗人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橙黄橘绿”的初冬时节。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寓情于景,指出虽然人到壮年,青春已经流逝,但正是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3、全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苏轼的简介:

1、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2、苏轼生于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嘉佑六年(1061年)就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3、治平二年(1065年),苏轼还朝任殿中丞。后因父丧回乡守孝。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被任命为杭州通判,后又历任密州、徐州知州。

4、元丰二年(1079年),刚刚就任湖州知州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抓捕回京,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逝后,苏轼被重新启用任登州知州,到任不久便被召还入朝,先后升任为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由于朝中新旧两党的攻击,苏轼屡次请求外任地方官。元祐

苏轼的人物影响:

1、苏轼作为宋代文学成就的最高代表,在诗、词、文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也有极大的影响,他的诗不仅影响了宋代诗歌,也启迪了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他所创造的豪放派词体被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也持续波及到清代陈维崧等人。

2、他的散文,尤其是小品文,是明代公安派散文的艺术开端,清代袁枚、郑板桥的散文也能见到苏轼文的影子。苏轼的诗文还为汉语贡献了很多成语。另外苏轼在书、画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在医药、饮食、水利等方面也有所贡献。

3、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世文人景仰的典范,另外他的审美态度,为艺术作品从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面开创了新的范畴。

上一篇:杜牧的山行古诗 下一篇:关于边塞的古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