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语法

 > 

三长两短出处和典故

三长两短出处和典故

2023-08-23 17:23 586浏览

咱们中国人似乎很喜欢用一些委婉的成语来表达一些事态严重的事情,比如用“三长两短”这个成语来表达死亡、致命危险或是隐患。在很多时候,三长两短就直接等同于死亡。

三长两短出处和典故?

说法一:三长两短和棺材有关

《礼记·檀弓上》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衽”原指衣服的缝合处,后来代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这种木楔两头宽中间窄,制作棺材的时候为了起到固定作用,会被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这样棺材盖才能和棺身密合,但现在早已经消失了。

古人将这种方式称为“三长两短”,实际上是给自己和别人都留下活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四长两短的棺材,很容易导致进不去、出不来。所以后来这个成语寓意,说话、做事绝对不能太绝对,给别人留下活口就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说法二:和铸剑有关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三长两短和古代欧冶子有关。在《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就记载: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磐郢),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这是说欧冶子铸成了五把绝世好剑,其中三把剑为长剑,两把是短剑,所以就成了“三长两短”,据说这五把剑锋利无比,砍铜剁铁,刀口无痕,吹毛得过,杀人不见血。

古代吴王阖闾就曾经用胜邪宝剑杀人专门为子女殉葬,可见其残忍性,后来又把鱼肠宝剑送给了别人,用来复仇。所以看见这几把剑,必有血光之灾,所以人人都怕看到这“三长两短”。

说法三:三长两短和祭奠习俗有关

按照古代的丧葬习俗来看,在此之后除了应该入棺装殓、入土为安之外,死者的亲属还有在他的生辰、祭日,或者在过节时祭奠死者。人们在祭奠死者的时候,不仅会准备很多死者生前喜欢吃的祭品,而且还要插上三支香、两只蜡烛。

由于三支香要比两支蜡烛长,看起来就是三长两短的样子,所以三长两短多指出现意外或者是死亡。就算是到了现代社会,也经常能听到有人说三长两短这个成语,实际上就是在提醒大家,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考虑周全,否则就很容易出现意外。

三长两短为何隐喻死亡?

01古人避讳多

古人避讳多,觉得直言生死不太恰当不够妥帖,便想出了用“三长两短”来委婉代指,而三长两短其实就是对棺材隐晦而具象的描述。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死人能得六块板”。这六块板子分别就是棺材上下左右的四块长板,对应的是天地日月。前后的两块短板则是叫做“彩头”、“彩尾”。

古人信奉入土为安,所以古时候多数采用的是“土葬”。但是由于对未知事物的不够了解,对于“死亡”人们总是会增添几分迷信的色彩,因此也为土葬增添了各种仪式和风俗习惯,以此来寄托亡者生前的心愿以及亲人的哀思。

尤其是古代皇帝,对自己的“百年后”更是重视。无论是哪朝君主对于“长寿”的愿望都是一样的强烈,对江山和权利的不舍、对于死亡的无奈与恐惧,迫使他们四处访问神明的下落,妄求寻得神话中的蓬莱昆仑。

02民俗文化中的“三长两短”

在民俗文化中对“三长两短”的应用和讲究也是很多的。比如吃饭时,要是有小孩子调皮把筷子摆得长一截短一截的,大人们就会纠正过来,认为“三长两短”的不吉利。但是在清明等节日祭奠时,人们通常是习惯点上三炷香再点两支蜡烛,用“三长两短”来表达对亡者的哀悼。

上一篇:北宋是怎么灭亡的 下一篇:尧的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