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明长城全长多少千米

明长城全长多少千米

2023-08-28 11:20 285浏览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清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

明长城全长多少千米?

根据国家文物局此前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

明长城的建设背景:

1、修筑明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明朝自始至终对北方防务的建设非常重视。长城、关隘、墩堡的修筑工程,在明朝的270多年中几乎没有中断过,逐步形成了“九边”分区防守,分段管理和修筑长城的制度。

2、据《明史·兵志》记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治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明长城对于明朝政权的巩固,北部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安定,国家的安全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在防务布局上采取列镇屯兵,分区防守。在修筑工程上采取分区、分片、分段包修。如1952年在居庸关、八达岭城墙上发现的明万历十年(1582)的石碑上就记载着长城的包修办法。

3、明长城的九镇(九边)明朝为了便于对长城全线的防务管理和修筑,将全线分为九镇。委派总兵(亦称镇守)官统辖,亦称之为九边重镇。明代九边防务就是个筛子,防守兵力过于分散,女真或蒙古入寇只要上万规模,就没啥用处了。到了嘉靖时期只剩下烧荒捣巢赶马与防明人的用处了。

明长城的主要景观:

1、延绥镇

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命延绥巡抚都御吏余子俊大筑边缄,“由黄甫川西至定边营干二百余里,墩堡相望,横截套口;内复堑山堙谷,曰夹道,东抵偏头,西终宁固。”(《明史》卷九十一兵志·边防)黄甫川源于今内蒙古河套准格尔旗境内,南流至陕西府谷县东北注入黄河;定边营治今陕北定边县,偏头即今山西偏关县,宁固指当时宁夏诸卫和固原镇。

2、宁夏镇

总兵官吏钊任职期间(1432~1443)置斥堠、建关隘,成为宁夏明长城的雏形。成化十年(1474)徐廷璋、范瑾仿照延绥巡抚余子俊的做法,督造宁夏河东长城,“自黄沙咀起、至花马池止,长三百八十七里”。(《边政考》卷三)黄沙咀,位于后来的横城堡(今宁夏灵武县横城子村)西北,西临黄河。花马池即今宁夏盐池县城,这条长城东与延绥镇相接,亦沿用隋代灵、绥长城一部分旧基。

3、固原镇

明孝宗弘治年间,蒙古火筛、小王子诸部多次窜入套内,南掠固原、平凉一带,致使明王朝于弘治十四年(1501)正式成立固原镇,设总兵官,并开始兴筑长城的工役。“总制秦肱筑内边一条,自饶阳界起,西至徐斌水三百余里,系固原地界;自徐斌水起,西至靖虏花儿岔止,长六百余里,亦各修筑……屹然为关中重险。”(《皇明九边考》卷十)饶阳,指延绥镇饶阳水堡(今陕西定边姬原乡辽阳村),为延、固二镇分界处;徐斌水堡。今宁夏同心县东北徐冰水村,靖虏卫城,即今甘肃靖远县城、

4、甘肃镇

明初即设甘肃镇主持河西防务,但因明前期来自北方的边患主要集中在今河北、山西,陕西境内,河西相对为安。随着蒙古亦不刺部西迁,甘肃防务吃紧,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才始议修筑长城之事,而真正的兴筑是在嘉靖中叶。嘉靖十六年(1537)巡抚赵载修竣镇番卫(今甘肃民勤)临河墩至永昌卫城(今甘肃永昌县)土垣、沟堑百余里。

明长城的建筑特色:

1、城墙

城墙是长城工程主体,墙体依材料区分为砖墙、石墙、夯土墙、铲山墙、山险墙、木柞墙、壕榨等类型,随地形平险、取材难易而异。除蓟镇长城的墙身全部用条石、青砖砌筑,其余诸镇长城多采用夯土墙,仅关门、敌楼包砖。

2、关城

明长城关城是出入长城的通道,也是长城防守的重点,建砖砌拱门,上筑城楼和箭楼。一般关城都建两重或数重,其间用砖石墙连接成封闭的城池,有的关城还筑有瓮城、角楼、水关或翼城,城内建登城马道,以备驻屯军及时登城守御。关城与长城是一体的。

3、城堡

城堡按等级分为卫城、守御或干户所城和堡城,按防御体系和兵制要求配置在长城内侧,间有设于墙外者。卫、所城之间相距约百余里,卫城周长6~9里,千户所城周长4~5里,砖砌城墙,外设马面、角楼,城门建瓮城,有的城门外还筑月城或正对瓮城门的翼城,以加强城门的控守。

上一篇:山西的名胜古迹 下一篇:玻璃的主要成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