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具有广泛世界性影响的作品,是作者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冒险小说,作者被称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你知道是谁吗?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
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梗概:
这部小说主要讲了,鲁宾逊从小向往航海,成年后多次经商。在一次航海中遇到危险,只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岛上。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二十八年后,搭乘船重返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鲁宾逊漂流记》的精彩好段:
1、但我整天仍是愁眉苦脸的;再加上有些晕船,更是打不起精神来。到了傍晚,天气完全晴了,风也完全停了,继之而来的是一个美丽可爱的黄金昏。当晚和第二天清晨天气晴朗,落日和日出显得异常清丽。此时,阳光照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令人心旷神怡。那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美景。
2、但这块锚地素来被认为是个良港,加上我们的锚十分牢固,船上的锚索、辘轳、缆篷等一应设备均十分结实,因此水手们对大风都满不在乎,而且一点也不害怕,照旧按他们的生活方式休息作乐。
3、我走出自己的舱房向外一看,只见满目凄凉;这种惨景我以前从未见过:海上巨浪滔天,每隔三四分钟就向我们扑来。再向四面一望,境况更是悲惨。我们发现,原来停泊在我们附近的两艘船,因为载货重,已经把船侧的桅杆都砍掉了。
4、到了傍晚,大副和水手长恳求船长砍掉前桅;此事船长当然是绝不愿意干的。但水手长抗议说,如果船长不同意砍掉前桅,船就会沉没。这样,船长也只好答应了。但船上的前桅一砍下来,主桅随风摇摆失去了控制,船也随着剧烈摇晃,于是他们又只得把主桅也砍掉。这样就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甲板了。
5、我们继续不断地抽水,但底舱里进水越来越多。我们的船显然不久就会沉没。这时,尽管风势略小了些,但船是肯定不可能驶进港湾了。有一艘轻量级的船顺风从我们前面飘过,就冒险放下一只小艇来救我们。
6、最后,小艇上的人拚命划浆,舍死相救;我们则从船尾抛下一根带有浮筒的绳子,并尽量把绳子放长。小艇上的人几经努力,终于抓住了绳子。我们就慢慢把小艇拖近船尾,全体船员才得以下了小艇。
7、强盗们一上船就乱砍乱杀,并砍断了我们的桅索等船具。
8、他就下令他船上的木匠--也是他的一个英国人奴隶--在长舢舨中间做一个小舱,像驳船上的小舱那样;舱后留了些空间,可以容一个人站在那里掌舵和拉下帆索;舱前也有一块地方,可容一两个人站在那里升帆或降帆。这长舢舨上所使用的帆叫三角帆,帆杆横垂在舱顶上。船舱做得很矮,但非常舒适,可容得下他和一两个奴隶在里面睡觉,还可摆下一张桌子吃饭;桌子里做了一些抽屉,里面放上几其他爱喝的酒,以及他的面包、大米和咖啡之类的食物和饮料。
9、他一想这样做也无妨,就同意了。他在船头,就张起了帆;我在船尾掌舵。就这样我们把船驶出了约三海里,然后就把船停下,好像又要准备捕鱼似的。我把舵交给摩尔小孩,自己向船头摩尔人站的地方走去。
10、但那狮子躺着时,前腿稍稍往上抬起,挡住了鼻子,因此子弹正好打在它膝盖上,把腿骨打断了。狮子一惊,狂吼而起,但发觉一腿已断,复又跌倒在地,然后用三条腿站立起来,发出刺耳的吼叫声。
创作背景:
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
丹尼尔·笛福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伦敦一个信奉新教的家庭,按照父母的安排,笛福应该是个教士。21岁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笛福决定下海经商。之后他从事过不同职业,一会儿经商,一会儿参与政治活动,同时还写文章办刊物。一生周游欧洲列国,在事业上也是浮沉不定。时而得到皇帝赏识,时而锒铛入狱,大半辈子就这样在漂泊中度过,直到59岁才着手《鲁滨孙漂流记》的创作。此书一问世,就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紧接着,笛福在5年之内一口气写出了一系列作品,例如《辛格顿船长》(1730)、《莫尔·弗兰德斯》(1722)和《杰克上校》(1722)等。尽管他在晚年出版了这么多作品,可他几乎一生都在贫穷中度过,临死前的离家出走也是因为躲避债务,最终于1731年凄凉地客死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