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但爱鲈鱼美是哪首古诗

但爱鲈鱼美是哪首古诗

2023-09-01 17:09 405浏览

这首诗写于范仲淹46岁时,那时候他在苏州任职,当时苏轼的水患令他忧心,于是在察看水情的时候他写下了这首诗。先说诗中的第一个千古名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但爱鲈鱼美是哪首古诗?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赏析:

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首句说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自然引出第二句。原来人们往来江上的目的是“但爱鲈鱼美”。但爱,即只爱。鲈鱼体扁狭,头大鳞细,味道鲜美。人们拥到江上,是为了先得为快。但是却无人知道鲈鱼捕捉不易,无人体察过捕鱼者的艰辛。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这是世道之不公平。

后两句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水面,向读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浪中,一只小船,船上的渔夫正在捕鱼,那小小的渔船在波浪中飘摇颠簸,忽隐忽现,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又被风浪隐没。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啊,你们只知道喜欢鲈鱼味道鲜美,可以一饱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捕鱼多艰难多危险哪!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范仲淹家族八百年兴盛不衰之道?

自立,是一个家族立足的根本

范仲淹出身非常贫寒,他自幼丧父,生活艰难,在清苦的生活中发奋学习。念书没有东西吃,就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然后加点咸菜,这样整整坚持了3年。

凭着这样刻苦努力的精神,他后来考中了科举做了官,直至做到了宰相。范仲淹虽然有四个儿子,但是他从来不搞特殊化。有个儿子在城外读书,每天往返四十里,直到他毕业,都没人知道他父亲就是宰相范仲淹。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正是因为这股“倔强之气”,若干年后,范仲淹不仅在政坛上叱咤风云,在文坛上堪称一代宗师,更加为整个范氏家族塑造出了自强不息的风骨,成为一个家族传承不绝的根基。

读书,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源泉

欧阳修曾经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范仲淹在《训子弟语》中谈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字纸莫弃,世间之宝。”

在这句话的影响下,范氏的后人都出人头地。读书能改变命运,古时如此,即便到了现代,也依然如此。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更是一个家族走向兴盛的不竭动力。

清俭,是一个家族不败的基因

范仲淹不仅自己一生清正廉洁,治家也十分俭廉严格。《言行录》中记载:“范公常以俭廉率家人,要求家人畏名教,励廉耻,知荣辱,积养成名”。

即使后来当了宰相,范仲淹也没有因此就过起铺张浪费的生活,他总是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他的生活方式还是保持从前穷秀才的生活,没有改变多少,只是小幅度的调整。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贪图享乐,那么即使家大业大,也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一个家族,如果全部都是铺张浪费的纨绔子弟,那么家道败落也就近在眼前。

行善,是一个家族强大的灵魂

范仲淹一生乐善好施,北宋时期,他做官之后大量购置了田地。这些田地不是用来当地主的,而是用来行善的。

他的儿子范纯仁,后来也当了宰相。在富不过三代的常例中,范氏家族人丁兴旺,荫福八百多年,到民国时期范家还赫赫有名,这正是积德行善福报后代的真实写照。

一直到民国初年时,范家的子孙都能守住家风,都很好,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有大德的人家不多。所以,世人若要为子孙谋福利的话,范仲淹的善行值得效仿。

上一篇:桃花庵唐伯虎《桃花庵歌》 下一篇: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哪首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