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等等。
最小的长度单位:
1、幺米。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983年起,米的长度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我国采用的长度单位与国际单位制是一致的,即以“米”作为我国法定的长度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的简介:
1、理解长度单位,首先要理解它的上位概念——单位。《现代汉语词典》对“单位”的解释是:计量事物的标准量的名称。在测量中,以同类量的某定量为基准量,测定已知量相当于基准量的多少倍,该基准量称为单位。如厘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克是计量质量的单位,秒是计量时间的单位。作为数学的例子,还可以说1是自然数的单位,分子为1的分数是分数的单位。
2、在测量线段的长度时,需要选定某一线段作为测量标准,并规定其长度为1,称这条线段为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很多,主单位是米,其余都是派生的单位。测量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如测量跑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而测量跳远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等等。
长度单位的换算: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
1分=10厘。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
1米(m)=100厘米
1厘米(cm)=10毫米
古代的长度单位: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