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语法

 > 

《独坐敬亭山》的诗

《独坐敬亭山》的诗

2023-09-04 10:20 266浏览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表达诗人精神世界的五言绝句。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独坐敬亭山》的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的可能性更大。

作品赏析:

1、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2、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3、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4、“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5、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

关于山的诗句:

1、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张祜《题金陵渡》

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4、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6、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8、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9、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0、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欧阳修《画眉鸟》

11、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王维《终南别业》

12、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4、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15、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上一篇: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下一篇:水培绿萝从什么部位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