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辛弃疾的主要成就

辛弃疾的主要成就

2023-09-06 10:39 500浏览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南宋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辛弃疾的主要成就:

1、主要词作

辛弃疾是一位英雄词人,常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稼轩词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抒写爱国情怀的作品。辛弃疾一生念念不忘驱除外侮、统一祖国,始终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当辛弃疾为国建功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时,他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感到苦闷和悲愤。

辛弃疾隐居江西前后达二十余年,创作了一些有关农村生活剪影和田园风光的农村词,为其赋闲生活中的稼轩词别调。这些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

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

在稼轩词中,具传统风格的体物言情的咏春词多达六十首左右,几占现存辛词的十分之一,不仅数量可观,而且不乏名篇。此类作品疏朗明爽,清丽中见俊俏,带有婉约风韵,有所谓“妩媚”之评。

2、政论文

词之外,辛弃疾的文也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3、书法

辛弃疾有《去国帖》,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纸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该作曾经过元朝赵孟頫,明朝黄琳、项元沛,清朝永瑆等鉴藏,《书画鉴影》著录。虽为信札,但点画精到,使转有法,入笔有斩截之势,牵连则细若游丝,转折提按也都笔致分明,似从柳书得间架结构而又自具面貌。稼轩词虽然豪放激越,其书法并不纵横刻露。

辛弃疾的艺术特点:

1、以文为词

辛弃疾在他被弹劾退居带湖后的词创作中,开始更多地使用“以文为词”的艺术手法。在他退居以后,其内心忧愤愈加强烈,退官的身份让他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情感,包括直接抒怀、反语戏谑、咏物托志等。而以文为词的手法最常用于自嘲或谐谑的作品中,从内容和意义上来看主要有三点:第一,以文为词意味着题材和主题的扩大,第二,以文为词是以文章的章法和句法等作词,第三,以文为词是以文章中常见的议论入词。

2、兼用比兴

辛弃疾还在词中运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容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满江红·暮春》《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祝英台近·晚春》等许多作品,便都是即景抒怀和托志帷房的代表之作。其表层含义是写眼前之景、写香草美人但就中所深寓着的,却是他对恢复、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沉重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复杂曲折的身世之感。

3、善于用典

辛弃疾写词非常善于用典,极尽古今雅俗之事为其所用。辛弃疾常常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事典连续使用,看似堆叠,但能够根据实际情形驾驭化用。

4、不拘泥于词调规则

辛弃疾不仅善用许多人们所熟悉的词调来抒情达意,而且还能尝试一些他人很少问津的词调。前者例如《水龙吟》《沁园春》《菩萨蛮》《鹧鸪天》等,后者如淳熙十六年(1189年)辛弃疾为送别弟子范开时用《醉翁操》为词。在自由抒写各类词调的同时,辛弃疾也常常在词调之外另加新题或序和注,以说明词的内容。

辛弃疾的人物影响:

1、词的发展史

从词的发展角度来看,辛弃疾继往开来。在承前的方面,他不但深受苏轼词风的影响,也熟悉晚唐五代以来几乎所有著名词人的作品;他不但向文人词学习,也向民间词学习。因此,辛弃疾能够集前人创作成就之大成,创作出大量深刻反映时代精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创造出雄奇刚健、深婉典雅的美学风格。在启后的方面,辛弃疾对后世词人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有益启示。

2、文人交游史

辛弃疾一生交游多为海内知名士,在词的创作上,辛弃疾对他们也有一定影响。其中,影响较为明显的,是陈亮、刘过和姜夔等。

陈亮是辛弃疾志同道合的好友。在鹅湖之会后,陈辛二人曾留下唱和词,即陈亮的《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和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二人主张以词抒写胸中块垒,文学创作观互相影响。陈亮与辛弃疾唱和的词以及其《龙川词》中的许多作品。

如《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念奴娇·登多景楼》《满江红·怀韩子师尚书》等等,无不表现出雄奇刚健、慷慨激昂的词风。只是陈亮的词抒写其政治抱负,显得较为直露,其在以文为词的道路上也走得更远。

上一篇:我国第一大河是什么河 下一篇:岳飞是什么朝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