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刮目相看主人公

刮目相看主人公

2023-09-06 15:57 274浏览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刮目相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已经进步,让别人不再用从前的眼光来看他。这个成语的出处和一位名将有关。

刮目相看主人公

吕蒙。

吕蒙简介: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名将。

少年时随孙策为将,累封别部司马,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相关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刮目相看”的典故: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

年轻的吕蒙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大局观,跟随周瑜在荆州战役中立下不少战功。后来,周瑜被任命为南郡太守,而吕蒙被封为偏将军,兼任寻阳令,镇守一方。

吕蒙刚担任了要职,孙权有一次见了他就说:“你如今身居要职,手握一方大权,这可就不能不学习了。”吕蒙听了,推脱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

孙权就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不过你也应该多涉猎各种书籍,多了解过去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难道还能比我更忙吗?我这么忙,还是常常读书,自己感觉有很大收益。”于是吕蒙就听从了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学习。

后来周瑜病死后,鲁肃接任大都督,去赴任的路上,路过吕蒙的驻地寻阳。鲁肃本来对不学无术的吕蒙有些轻视,这次来见了吕蒙,谈论时局,吕蒙说得头头是道,鲁肃听了大吃一惊,高兴地对吕蒙说:“您现在的谋略才华,已经不再是昔日吴下那个稚嫩的阿蒙了!”

吕蒙微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老兄你怎么现在才看到这一点呢?”于是鲁肃到吕蒙的后宅拜见了他的母亲,两人结为挚友后,鲁肃告别而去。

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有什么区别:

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含义相同之处在于两个成语都有看的意思。不同之处在于:

1,意义不同:

“刮目相看”也作“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亦作“另眼看待”、“另眼相待”,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即特别重视。

2,侧重点不同。“刮目相看”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而“另眼相看”则侧重于待人接物采取的不同态度。

详细解释:

一:另眼相看

1.【解释】: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2.【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3.【示例】:大家晓得他与中丞有旧,莫不~。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表示重视或歧视。

二:刮目相看

1.【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示例】:世界也~,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朱自清《这一天》。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著成绩。

另眼相看造句:

1,他所取得的成绩,让人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

2,她的领导能力实在太杰出了,难怪总经理一直对她另眼相看。

3,想不到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从今以后我要对他另眼相看了。

4,小冯刚到公司便崭露锋芒,总经理对他另眼相看。

5,大家晓得他与中丞有旧,莫不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造句:

1、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它的预算仍然(刚好)有盈余。

2、王锺初次执导金手指,叫人刮目相看。

3、十年后的今天,小蓝获得了很多奖项,我们对她真的是刮目相看啊。

4、他显然从未听过拜伦的名字,但是拜伦那军官制服赢得了他的刮目相看。

5、谁也没想到,当年的倒数第一,如今却是大企业的老总,真的是刮目相看啊。

上一篇: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 下一篇:跃马过檀溪主人公是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