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立秋的民间谚语

立秋的民间谚语

2023-09-06 16:44 295浏览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

立秋的民间谚语?

1、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

2、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3、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4、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5、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种莫迟延。

6、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7、秋耕深,春耕浅。

8、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9、立秋的蕾,白露的花,十年就有九白搭。

10、夜立秋,热到头。

11、立秋种,处暑移,十年就有九不离。

12、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13、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

14、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15、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16、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17、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减少或下降。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立秋时,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立秋有哪些习俗?

立秋曾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古称“立秋节”,人们会举行一系列活动来迎接这一季节转换。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秋”于西郊,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承此习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秋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

宋代时,朝廷于立秋日要举行“报秋”仪式。立秋这天,宫内把栽在盆里的梧桐从外边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一叶而知秋”,以寓报秋之意。

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嚐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描写立秋的经典诗句?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8、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9、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上一篇:君问归期未有期出自哪一首诗 下一篇:往事知多少的上一句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