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字词赏析

 > 

臭氧层是怎么形成的

臭氧层是怎么形成的

2023-09-06 16:56 351浏览

臭氧是一种在环境大气中天然存在、能强烈吸收紫外辐射、具有较强氧化性、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痕量气体。臭氧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又会分解还原成氧气。这种互相转换的动态平衡,就是臭氧层。

臭氧层是怎么形成的

臭氧是由氧原子和氧分子结合而成,即O2+O→O3。在低层大气里由于缺乏氧原子,生成臭氧机会少。随着高度增加,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分解,氧原子随之增多,生成臭氧的机会就多。大致在10 km以上臭氧含量逐渐增加,在22 km~27 km处氧原子和氧分子含量都比较多,这一高度臭氧含量最大,形成明显的臭氧层。

在此高度之上,紫外线辐射更加强烈,大部分氧分子被分解为氧原子,出现氧原子过多而氧分子过少的情况,生成臭氧的机会就少,所以臭氧含量也逐渐减少,大致在60 km以上,臭氧含量就极少了。由于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对地球生物有重大保护作用,被称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臭氧层则被称为“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臭氧层是怎么被破坏的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气层中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物质,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臭氧层被破坏后会有哪些危害

危害很多,紫外线会对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得人体免疫力减退;会破坏生态系统,减慢农作物的生长速度,降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造成绝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造成光化学污染;会使人工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加速老化,如建筑物、喷涂、包装等物质老化,使其变硬、变脆、缩短使用寿命。

南极臭氧层的消耗有多严重

最早报告南极臭氧层出现严重消耗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极臭氧的消耗具有季节性,主要发生在深冬和早春季节(8月至11月)。消耗的高峰出现在10月初,此时一定纬度范围内的臭氧被完全破坏,导致某些地方臭氧总量减少达三分之二。严重消耗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在利用卫星观测到的南极臭氧总量状态图中甚为明显。在大多数年份,臭氧层空洞的最大面积远远超过南极大陆的面积。

全球臭氧层的消耗有多大

全球臭氧层的消耗逐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最大值,约5%。此后消耗开始减少,现在全球臭氧层的平均消耗约为3.5%,超过了全球臭氧总量每年的自然波动值。赤道附近的臭氧损耗很少,但从赤道到两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多。极地由于每年深冬或早春出现的臭氧破坏而消耗更多。

上一篇:臭氧层在哪一层 下一篇: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