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黄河入海流的全诗

黄河入海流的全诗

2023-09-07 17:29 394浏览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于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鹤雀楼》,整首诗浅显易懂,气势恢宏,是每个人在上学时期必备的古诗词之一。

黄河入海流的全诗

《登鹤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灿烂的夕阳渐渐消隐在层峦叠嶂,

雄伟的黄河滚滚流向那无尽的海洋。

想要穷尽那更远的地方,

只有努力攀登向更高一层楼迈上。

作品赏析:

这首诗用二十个字,不但为我们描绘了鹳雀楼的壮阔景象,更说明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哲理,表现了诗人非同一般的旷达胸襟。

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登楼所见的景观,从大处着眼,气势非凡。“白日依山尽”是远望,“黄河入海流”是近观,无论是远景还是近景,无论是高处的太阳还是地面的河流,都写得气势磅礴。诗人不是为了单纯地写景,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可以看到天上的太阳依山而落,可以看到远处的黄河东流入海,但目之所及也只是青山河流而已。若想眺望更远处,就需要再登上一层楼。诗人不满足于现状,可以看出他不断进取的精神。一首五言小诗能说出如此深刻的哲理,足见诗人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王之涣的诗风:

王之涣其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而其诗如其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王之涣的诗流传下来的甚少,今可见者只有六首,而此六首,足使王之涣诗名与宇宙共存。因史料关系,后世对王之涣身世所知甚少,但他作为一个名诗人,却几乎尽人皆知。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

上一篇:纳兰容若最有名的十首诗 下一篇:天苍苍野茫茫的全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