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全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全诗

2023-09-11 11:14 480浏览

如果你对“泉眼无声惜细流”这句诗没有印象,那你也一定听说过“小荷才露尖尖角”。这两句出自同一首诗,由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全诗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小池优美的风光。特点是以取景细腻、小巧,善于抓住瞬间的动感而取胜。“泉眼”“树影”“小荷”“蜻蜓”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朴素,那么柔和、小巧。诗人先写小池的泉眼,再写池中的树影,采用拟人手法,用“惜”、“爱”二字将它们写得更有情感。其中三、四句不断被人们演绎,常用于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精致的小景,在诗人妙笔下显得玲珑可爱,情趣盎然,别有一番滋味。那无声细小的水流,从泉眼里汩汩流出,这静中有动的情景,让人感觉到泉水是有情的、可爱的,“惜”和“爱”,使这两幅图景有了浓浓的人情味。就在诗人注视水面时,发现了刚刚长出来的尖尖荷花。好像就在极短的一瞬间,有淘气的小蜻蜓,急急忙忙地飞来,悄悄落在初露水面的荷花尖上,使宁静的小池里顿时有了生动的情趣,让人见了不由产生会心的微笑。

这首诗意境清新,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情趣。诗的选材,紧扣一个“小”字,“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都体现出小巧玲珑,符合小池的特色。这也表现出诗人观察生活细致入微。

【写作背景】

《小池》的写作背景可追溯到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考试经历。在一次科举考试中,杨万里被主考官点名面试,创作了《插秧歌》一诗,凭借着清新自然、富有独创性的风格,杨万里成为当日最热门的人气选手。之后,杨万里频频出现于当朝文坛,并被赐予官职。然而,他并不像其他官员一样迷恋官场,而是一心追求自然与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他看来,是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自由的空间里,人才会真正舒展筋骨,抖擞精神,发挥出自身的无限潜能。于是,他辞官隐退,漫游四方,观察大自然,感悟人生哲理。

在旅途中,他经过一个小池塘,被池塘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他看到泉水从泉眼中流出,形成一股细流;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反射出柔和的光;树荫洒在水面上,为水面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这些景象深深地触动了杨万里,他提笔写下了《小池》一诗,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内。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其人其诗在惠州影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上一篇:夜静春山空的全诗 下一篇:能饮一杯无的全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