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金石可镂上一句是什么

金石可镂上一句是什么

2023-09-12 17:17 680浏览

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是哪?

金石可镂上一句是什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谓如果不坚持做一件事,就算是腐朽的木头也可以无法折断。引申为:如果不努力,即使再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到。语出荀况——《劝学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原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内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 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赏析】:

①第一部分(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并加以论述。“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接着具体论述其重要性,即学习可以提高、改变素质,使人智慧明达、言行无过。这一部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5个比喻。

②第二部分(第二段):论证学习的重要作用。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是:学习可使人增长才干的本领,可以改变人的品性。这一部分也运用了比喻论述的方法,共用了“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等5个比喻。

③第三部分(第三段):论述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学习应持的态度是: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这一部分仍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等10个比喻。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况所处时代的背景:

荀况所处的时代,奴隶制已基本被摧毁,新兴地主阶级已先后在各国夺取政权,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即将形成,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斗争,儒法两家的斗争也进人了决定胜负的阶段。

荀况的思想正是这种阶级斗争的反映,他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继承和发展了以商鞍为代表的前期法家的思想路线,积极主张“天下为一”、“法后王”,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光辉思想,给予孔孟的学说以全面、有力地批判,为加强新兴地主阶级领导,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一)“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荀况批评“性善论”未得到实际验证,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理论,他认为“性恶论”更能说明问题。认为孟轲的根本错误在于不懂得“人的性伪之分”,把应属于后天的“伪”的范畴的东西也鲑鱼本然的人性了。而所谓人性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失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伪”是与“性”相对的一个范畴。“伪”是指人为,是泛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荀况以为,孟轲所说的人性“善”,实际上是“伪”,而不是“性”。

(二)荀子的教育目的

荀子要求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或者说具有儒家学者身份且长于治国理政的各级官僚。荀子将儒者划分几个层次,即俗儒、雅儒、大儒。俗儒,徒有其表,对“先王”之道,对《诗》《书》礼义知识教条诵读,全不知其用,人格低下。雅儒,言行合礼义《诗》《书》的精神,面对未见问题能承认自己的无知,不自欺欺人,显得光明坦荡他们能使“千乘之国安”。大儒,最理想的人才,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以已知推知未知,自如地应对未闻见过的新事物、新问题,自如得治理好国家。(简单来说,就是通晓古今的创新性人才)

(三)学习过程与思想方法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表达了学习过程中阶段与过程的统一,以及学习的初级阶段必然向高级阶段发展,而学习的高级阶段又必须依赖于初级阶段的思想。荀况以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有充分的意义,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关于荀子,“性恶论”是教师招考中考察较多的知识点,希望大家结合孟轲思想进行对比记忆,识记效果会更好,理解更为透彻。

上一篇:碧玉妆成一树高全诗解释 下一篇:海绵是什么生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