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是什么

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是什么

2023-09-12 17:19 5635浏览

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是行有不得,意思是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整句话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

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是什么?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上》,指(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读解】

我们在《公孙丑上》里已听孟子说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意思都是一样的。从个人品质说,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从治理国家政治说,是正己以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孟子》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所共同完成的,记述孟子与诸弟子的“疑难答问”和孟子自己的“法度之言”的著作。它仿照《论语》的问答体例编纂而成,共七篇,于每篇首句中取一个重要的字眼命名。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孟子》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在战国中后期,直至汉朝时,《孟子》则被视为“传记”,汉文帝设立了《孟子》之学的博士官。唐朝以后,孟子更是受到大力推崇,南宋时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加上《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并在明清时期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指定书目。在元文宗时,孟子被封为“亚圣”,地位仅次于“至圣”孔子。

1.《孟子》的文章体现出高超的辩论艺术。孟子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巧妙的比喻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与人辩论中,他词锋犀利,锐气逼人,富有雄辩性的鼓动力。例如,《孟子·梁惠王上》记录孟子与梁惠王的谈话,他首先从梁惠王看见将要宰杀的牛发抖而表现出有恻隐之心这件小事入手,启发梁惠王要发扬仁心,使百姓受益,进一步劝说梁惠王不要凭借武力称霸,而要施行仁政。在这次谈话中,孟子巧妙地运用比喻,一步步地从小到大推论事理,语言生动,文词畅达,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在辩论中,不管对方是国君还是平民,他都能不卑不亢,有理有据,从容陈述。尤其善于抓住对方心理、抓住对方破绽展开长篇大论,大有战国纵横家的气概。

2.《孟子》散文具有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的艺术特色,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孟子志向远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种远大的抱负、宏伟的理想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奔放的激情和豪迈的气概。孟子爱憎鲜明,倔强直率,对自己憎恶的人物与现象总是予以辛辣讽刺,猛烈抨击,毫不留情,因此文章显得理直气壮,义正词严。他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坚信不移,每当述及理想的时候总是慷慨激昂,深情无限。例如“鱼我所欲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两章以及向齐宣王宣扬仁政的威力等处,或悲壮,或庄严,或热情洋溢,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3.《孟子》的文章又以善用譬喻见长。孟子喜欢在说理文章中结构故事、使用寓言、恰当比喻,以阐述深奥的理论问题。这些譬喻大都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比如,他把百姓盼望仁政比作“大旱之望云霓”,把道义与生命的关系比作鱼和熊掌等,都浅显易懂,形象生动。书中所用寓言大都不长,其中很少刻意渲染,但又寓意鲜明,涉笔成趣。如“日攘邻人之鸡”、“弈秋”等,都颇为生动传神。

与《论语》的语言相比,《孟子》的语言显得词句更加明快,感情更为强烈,个性极其鲜明。作品语汇丰富,富于表现力,往往情态逼真,宛然如见。文中大量运用语气词和排比、感叹、反问等句式,既保留了口语的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这种语言风格是形成其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孟子简介: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孟子在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回来君王多用于形容君臣,君民的关系。

二、《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三、《王顾左右而言他》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本意是指:齐宣王环顾左右的人,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如今成为了大家常用的成语。指扯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开篇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五、《富贵不能淫》

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整句为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整句意思为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

上一篇: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是什么 下一篇:一枝红杏出墙来上一句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