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岳阳楼记中心思想

岳阳楼记中心思想

2023-09-14 17:19 320浏览

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中心思想:

《岳阳楼记》的主旨:从迁客诗人登高时或喜或悲的观景心情的剖析论述,体现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襟。以“以国为忧,以民为乐”的政治志向。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岳阳楼记》能够千古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作者以天下人为己任,常说“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忧后乐”这种思想,这也是作者自己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病、做官勤政爱民的做法,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抒写自己不以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永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含蓄委婉。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洞庭北路巴陵古城西城门上,俯瞰洞庭,遥望君山,东屏苍松翠柏金鹗群峰,北倚万里东去长江,千年慈氏古塔在它的南面遥相呼应,千年文庙与之交相辉映,并立媲美。楼前两侧,建有南仙梅北三醉两座辅亭,与主楼组成品字形图案,和谐别致,蔚为壮观。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源流

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等史料记载,岳阳楼为巴陵古城西城门楼。清光绪《巴陵县志》亦云:“岳阳楼或曰鲁肃阅军楼。”同书又载:“巴邱岸上有邸阁城”,《城志》亦云:“郡城鲁公所筑。”巴邱,是东汉时岳阳的称谓。陈寿《三国志》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十五、六万大军南下,在江陵得到刘琮的水军和船只后直取巴邱,出洞庭在赤壁败于孙、刘合兵。赤壁之战后,东吴“使鲁肃以万人屯巴邱为城。”东汉建安15年(210年),周瑜病逝于巴邱。孙权继命鲁肃在巴邱高筑城墙,操练水军,在濒临洞庭湖水的西城门上,建起了操练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肇始,时为东汉建安十九年至二十二年(214—217年)。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始安郡太守、文学家颜延之在此登城楼留有《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诗一首。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南楼留下了《与赵冬曦、尹懋、子均登南楼》等众多诗篇。何谓南楼?据《巴陵县志》载:“张说诗只有南楼,并无岳阳楼。南楼即岳阳楼,岳阳楼于郡署为南,于城乃为西,故以郡署方位称也。”唐乾元(758—760年)初,在贾至、李白等人诗中才出现“岳阳楼”之名,并一直沿袭至今。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翌年重修岳阳楼。在“增其旧制”的基础上,雄丽新楼于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十五日告成,同日,他向范仲淹写了《求记书》,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写成了融情入景、议论纵横、辞采飞动、哲理永垂的《岳阳楼记》。此后,不到34年的元丰二年(1079年),大火将岳阳楼连同它的土木碑碣均化为灰烬。后又经北宋、南宋、元、明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前,岳阳楼经历了有史可查的30多次水、火、雷击的破坏,但每毁每修,得以保存。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岳阳楼记》一篇,凭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千古,毕生践行。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出将入相,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极重气节。凭一己之力,在宋代士林掀起了忠义之风。《渔家傲•秋思》一首,开宋词全新天地,成为后世豪放词之滥觞。范仲淹最大的特质是毕生践行人本思想,无论是在地方执政还是领兵御敌,都将军民福祉置于首位,兴教育,善赈灾,热心慈善,堪称圣贤。宋人评价“国朝人物,范仲淹为第一”。

上一篇:关于立秋的知识 下一篇:曹操文学常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