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观沧海中心思想

观沧海中心思想

2023-09-14 17:23 429浏览

观沧海中心思想 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观沧海中心思想:

《观沧海》中心思想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观沧海》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释义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写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公元2),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观沧海》赏析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虽然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生于公元155年,卒于220年,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曹操出生在一个世家世代为官的家庭,因此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聪明才智过人,早年即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统治才华。在混乱的乱世中,曹操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征战四方,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曹操精通军事策略,儿时曾经观战,因此练就了过人的指挥和用兵之术。他善于运用奇兵,设下埋伏,制定精细的战术,能够迅速反应并适时调整战术,战无不胜。在他的统治下,北方的黄巾起义、南方的乱兵贼寇,都被他成功平定,为中原地区带来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时期。

曹操不仅在军事上有出色的表现,他也是一位文学家。他对音乐、骈文和书法都有极高的造诣,与诸葛亮、司马懿等贤才齐名。他能够以文促武,以文化凝聚人心,使得他的统治地位更加稳固。

然而,曹操的统治也受到了争议。有人称他为权谋之君,认为他的手段过于残忍和隐秘。但也有许多人对他深感敬佩,赞誉他为雄才伟略的君主。无论如何,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上一篇:农历是指几号还是初几 下一篇:沧海桑田下一句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