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邓世昌人物简介及事迹

邓世昌人物简介及事迹

2023-09-19 17:48 4735浏览

在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附近,从林立的高楼转入古朴小巷中,就会看到一座青砖灰瓦的岭南建筑,门额上挂着刻有“邓氏宗祠”的牌匾,大厅正中央挂着邓世昌的大幅画像。说起邓世昌和他的爱国事迹,大家可能都略知一二,但邓世昌是广州人这一点,却未必是人人都知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英雄人物吧。

邓世昌人物简介及事迹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原名永昌,字正卿,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禹县龙导尾乡(今属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省东莞怀德乡。北洋海军副将,加提督衔。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因父亲邓焕庄在上海的茶叶颇为兴隆,所以在私塾读完书后,来到上海进入新式学堂学习,学习了英语、算术等实用课程。1867年,18岁的邓世昌考入我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1871年,邓世昌毕业,被派往“建威”舰进行航海实习。此后,先后任职于“琛航”运输船、“海东云”炮艇、“振威”炮艇等船舰。1880年,调至北洋水师,任“镇南”炮艇管带。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17日,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官兵奋勇作战,受日本舰队炮火猛烈攻击,“致远”舰不幸沉没,邓世昌以身殉国,享年45岁。

总理船政沈葆桢称赞他是船政学堂中“最伶俐的青年”之一。《清史稿·邓世昌传》中赞其:“临战以忠义相激励,死状尤烈,与左宝忠并称双忠。”

主要影响

1、黄海海战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也称大东沟海战,在大东沟大鹿岛外海骤然爆发。这是一场中日双方主力舰队之间的遭遇战,是战略决战。9月17日15时10分,战场上北洋海军发生了重大意外,导致整个战局彻底混乱,战败已不可避免。旗舰“定远”舰首突然中弹起火,“致远”与“镇远”迅速由“定远”两侧追上,以舰身掩护“定远”,为其争取灭火抢修的时间。但“致远”舰是穹甲巡洋舰,装甲防护薄弱,“致远”的挺身而出,意味着是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其他船舰的生存,特别悲壮。

黄海海战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主力决战,其结果对此后中日战局发展影响之大,堪称甲午战争的转折点。在这次海战中,邓世昌不仅仅只考虑致远舰的御敌,而时刻关心着全军的胜利。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临危不惧,从容对敌,为争取全军的胜利而宁愿牺牲自己。邓世昌与舰同殉,为保卫祖国而葬身海底。在他壮烈殉国之后,光绪帝极为震悼,谥号为“壮节”,并作诗致哀,其中有“致远深沉第一勋”之句。山东人民还集资在山东半岛成山头建邓公祠,在威海卫城的环翠楼上为他立像于中堂,以志永久的纪念。

2、青史留名

“世昌临战以忠义相激励,死状尤烈,世与左宝贵并称双忠云。永升等,忠义有传。”

邓世昌壮烈牺牲后举国震动,据说23岁的光绪皇帝抚在龙案上痛哭,并挥泪写下祭文与碑文各一篇,赐邓世昌“壮节”封号,入祀京师昭忠祠,世称“邓壮节公”,追封他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个荣誉称号)。

邓家人把邓世昌从军前遗留的衣冠装入棺中,葬于广州市郊沙河区天平架石鼓岭,当地群众叫邓家山。光绪帝还派钦差大臣到广东安抚其家属,第二年,义赐白银10万两给邓家。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邓氏宗祠大门两侧有副对联:云台功首,甲午名留。1897年,光绪帝又赐给邓世昌的母亲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

3、爱国主义精神

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当时人所称颂,也为后人所铭记。在他牺牲后,全国上下都在悲痛悼念。清代诗人郑观应曾在其诗歌《闻大东沟战事感作》中写道:“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敌。”表达了诗人郑观应对这段历史的铭记和对邓世昌本人的敬佩之情。邓世昌安葬后,当地百姓为了缅怀这位民族英雄,在其墓碑旁供立了邓世昌的木雕像。邓世昌纪念馆位于海珠氏邓氏祠堂内,隐藏于寻常百姓的建筑里,成为当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邓世昌那种忠贞爱国和敢于同侵略者同归于尽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那视死如归,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事迹给国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当今国人学习的榜样,同样也成为推动当今社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邓世昌等北洋海军将领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思想深处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和平时期能够时刻抵制帝国主义对北洋海军自主权的干涉及努力学习;勤奋练兵,战争时期能够不畏强敌,力争主动出击日军,沉着指挥、英勇杀敌及,“宁为玉碎,毋为宽全”的以死报国壮举。这三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北洋海军将土们的爱国风采。

邓世昌是如何牺牲的

据陈悦所着《中日甲午黄海大决战》中记载,关于邓世昌的牺牲细节有以下两种材料证实:

一、北洋大臣李鸿章报告海战情况的奏折。李鸿章的上奏中称“邓世昌首先冲阵,攻毁敌船,被溺后遇救出水,自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殊功奇烈。”奏折中提到了邓世昌在落水后本有获救的机会,但是义不独生,追随战舰自杀殉国的忠烈情况。

二、邓世昌的三位儿子邓浩洪、邓浩祥、邓浩乾署名的介绍父亲邓世昌生平的哀启。在邓世昌三位儿子联合署名的哀启中,透露出了更多邓世昌牺牲时的细节,诸如仆从刘相忠试图对其进行援救,以及邓世昌平时家养的爱犬追随主人等生动的内容:“先严堕水,犹奋掷大呼,骂贼不绝。义仆刘相忠随同蹈海,携得浮水木梃让予,先严拒弗纳,浮沉波涛间,有平日所豢养义犬凫水尾随,衔先严臂拯出水面,先严撑脱,仍坠波底,犬复紧衔辫发,极力拯出,先严长叹一声,抱犬俱沉。”

轶事典故

1、热爱学习

邓世昌在少年时代就发奋学习,即使在主持繁忙军务工作的间隙,仍然坚持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他收藏了大量有价值的书籍。他平素喜欢研究书法,尤其喜爱黄山谷的字画。一有时间就挥毫练习,从不间断,在书法的造诣上别具一格。

2、为人和善

邓世昌为人光明磊落,胸怀宽广。他对上辈异常孝敬,对同辈亲切豁达。倘有亲友遇到困难,他都给予周济。家乡凡举办各种有益的活动,他都给予热情支持。

3、关爱士兵

1887年,邓世昌从英国驾航回国经直布罗陀海峡时,一些被西班牙掠卖到那里的广东华工求见,恳切请求邓世昌救他们。邓世昌非常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答应带他们回国与家人团聚。回国途中,有一水手病故,如向英人琅威尔报告,必会将其沉于大海。水手们恳求邓世昌,不要投入大海。于是邓世昌决定自己承担责任。按照中国的习惯,等靠岸后备棺裴殓安葬,使死者得到陆葬,使生者得到慰籍。

上一篇:魏征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下一篇:13朝古都是哪个城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