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历代帝王
陈朝(557年—589年),史称南陈、南朝陈,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为陈武帝陈霸先所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市)。传五帝,共历三十二年。
陈朝历代帝王:
1、武帝——陈霸先(公元503年-559年)。
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东汉太丘长陈寔后裔。原为南梁大将,屡立战功。参与平定侯景之乱,后除去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登基称帝。总揽梁朝军国大事,其后又成功抵御北齐的进攻。公元557年,受梁禅称帝。在位期间陈霸先一面笼络江左豪族,恢复江南经济,一面征伐北齐,收复淮南失地,使政权逐渐稳固,个人方面陈霸先生活俭朴,克勤自律。公元559年,陈霸先去世,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
2、文帝——陈蒨。
本名陈昙蒨,字子华,号荃菺,陈霸先的侄子,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对这个侄子,陈霸先也是十分器重的。公元559年,陈霸先去世,由于太子陈昌还被扣在北周做人质,陈朝国内外局势复杂,这种情况下陈蒨被拥立为帝。陈蒨即位后,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较为强盛,史称“天嘉之治”。公元566年,陈蒨去世,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宁陵。
3、废帝——陈伯宗(公元552年-570年)。
字奉业,小字药王,陈蒨嫡长子,母安德皇后沈妙容。公元566年即位,但实际大权掌握在叔父、安成王陈顼手中。公元568年,陈顼发动政变废陈伯宗为临海王,自立为帝。公元570年,陈伯宗暴毙。
4、孝宣帝—陈顼(公元530年-582年)。
本名陈昙顼,字绍世,小字师利,陈道谭次子,陈蒨之弟。公元568年,陈顼废黜陈伯宗,自立为帝。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使陈朝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国家也比较安定,政治也较为清明。对外也曾发动北伐,一度收复淮泗之地,但不久后又丢失。公元582年,陈顼去世,谥号孝宣皇帝,庙号高宗,安葬于显宁陵。
5、后主—陈叔宝(公元553年-604年)。
字元秀,小名黄奴,陈顼嫡长子,母为皇后柳敬言。公元582年即位。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陈朝也在公元589年被隋朝所灭,南北朝结束,中国重新统一。陈叔宝被迁往长安,受封长城县公。公元604年,陈叔宝病逝于洛阳,追赠大将军,谥号为炀,安葬于洛阳邙山。
陈朝是谁灭的?
隋朝。
开皇八年(588年),隋朝为了统一天下,出兵伐陈。开皇九年(589年),陈后主投降,陈朝灭亡。隋朝统一天下,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
隋朝的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
杨坚将政权划分为行政、军事和监察三个部门。行政方面,设立尚书省、尚书台、中书省负责朝政文书和宣传等工作;军事方面,设立兵部、户部、刑部、工部、度支使府、京兆尹等部门,负责兵员编制、军需物资、刑狱以及建设工程等事务;监察方面,设立都官尚书、检校、御史台等机构,担负监督各级官员的任务。这一制度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相互制衡,使政治权力得到相当程度的监督和平衡。
2、科举制度。
杨坚在隋朝建立后,为了选拔人才,推行了科举制度。按照杨坚的要求,举行院试和殿试,考核文学才能和政策理论知识。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使贵族世袭的体制受到打破,促进了社会流动性,提升了朝廷官员的能力和素质。这项制度在隋朝以及后来的唐朝都得到了继承和完善。
3、地方行政制度。
随着统一国家的建立,隋朝也加强了对地方的行政管理。杨坚改革了州县制度。设立了州、县、乡三级行政单位,建立了县官、乡官、令长制度,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对民众的统治。
4、官僚体制的建立。
隋朝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制,规定了官员的等级和职权,并严格规定了官员的服装和礼仪,以体现尊卑秩序。官员的等级分为九品官,这一制度在隋朝以及后来的唐朝都继续沿用,并有所调整。
总体来说,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行政机构和官僚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点。这些政治制度在隋朝的统一和国家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后来的唐朝乃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