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基本特征三点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可以高度集中概括并反映社会生活。在诗歌中,往往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想象。你都读过哪些优美的诗歌?诗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诗歌的基本特征三点
(一)思想内容的集中性。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 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二)表达方法的抒情性。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的创作贵在自然 流露。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三)语言形式的音乐性。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 押大致相近的韵”。 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
一、古代诗歌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
1、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
2、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二、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2、对比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它既是表现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3、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物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4、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鲜明突出。用于艺术创作,与渲染不同,烘托多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5、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或营造氛围,或兼有“比”的意味。
6、用典
用典,也就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以抒情或表达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