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2023-09-25 17:35 858浏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著名思想家孔子创始,历经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早期儒学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儒学的产生。孔子创立儒学,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成为显学,奠定了儒学的基础。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礼法并用”是先秦儒家对国家政治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此时期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并未被统治者采纳。

2、汉代儒学独尊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董仲舒继承和发挥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和“三纲五常”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具有兼采百家神学色彩、外儒内法、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等特点。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限制君权、抑制统治者的暴政也起到一定作用。

3、宋明儒学哲理化

唐代韩愈提出“道统”思想,在北宋形成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这是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4、明清儒学的转型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面临转型,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具有民主色彩。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5、近代儒学的转换

(1)抵抗派和洋务派:肯定并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但主张改变对外来文化封闭保守的态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挑战传统心态。既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又保留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2)维新派: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用儒家思想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从根本上否定了洋务派的“体用”观,实质上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治国指导思想的地位。

(3)革命派:批判儒家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但并未在思想领域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4)激进派: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掀起反动的“尊孔复古”逆流,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专制统治的护身符。激进派全面挑战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以下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以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

礼:儒家主张通过规范和规范化行为来建立社会秩序和和谐,认为行为应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礼仪。

忠恕:忠恕是儒家的道德准则,强调忠诚和宽容。儒家认为,要尽忠职守,以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同时要宽容、宽恕和尊重他人。

中庸:中庸是儒家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强调保持适度和平衡,不偏不倚。儒家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应该遵循中庸之道,以保持稳定和和谐。

文化:儒家主张通过教育和文化的传承来提高人的修养和素质,以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

君子:儒家提出了“君子”的概念,指高尚的道德人格和人品,要求人们追求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儒家的五位代表人物:

1、孔子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2、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着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3、颜子

颜子,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4、曾子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曾子被后世尊为“宗圣”;曾参在孔门弟子的地位原本不太高,不入“孔门十哲”之列,直到颜渊配享孔子后才升为“十哲”之一。唐玄宗时追封为“伯”。中唐以后,随着孟子地位的上升,曾参的地位也随之步步升主。北宋徽宗时加封为“武城侯”,南宋度宗时加封为“国公”,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宗圣公”,到明世宗时改称为“宗圣”,地位仅次于“复圣”颜渊。

5、子思

子思,名孔汲,字子思,孔子嫡孙。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上一篇: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变化过程 下一篇:计算机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