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的典故与来源
釜底抽薪是三十六计之一,大致意思是若想止住水的沸腾,就要从锅底抽掉柴火,切断使火变强的根源。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暗中破坏。
釜底抽薪的典故与来源
典故:
东汉末年,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混战,袁绍势力从中崛起,于公元199年,袁绍率兵十万攻打许昌。而此时,曹操正好据守官渡,但兵力却只有二万,两军隔河对峙。
袁绍趁自己人多势众,派兵攻打白马,而曹操假意撤离放弃白马,暗中命主力部队进军延津渡口,准备渡河与袁绍一战。袁绍见情况不妙,深忧后背受敌,率领主力西进阻挡曹操军队渡河。这正中曹操下怀,曹操立马派精锐突袭白马,斩杀城中颜良,初战获胜。
两军对峙许久,粮草问题逐渐成为了关键。袁绍趁势调集一万多车粮草,屯粮于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由于袁绍从未把小小的曹操看在眼里,在乌巢自然也没有驻守重兵护卫。不久,曹操便得知袁绍屯粮于乌巢,并且乌巢无重兵把守。于是,曹操决定突袭乌巢以断袁绍粮草。
曹操亲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旗帜,悄悄摸进,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未弄清真相,曹军便已包围乌巢粮仓,一把大火烧了粮仓,火焰顿时弥漫夜空,曹军顺势消灭了袁绍守军,就这样,袁绍的一万余车粮草化为灰烬。袁绍大军听闻粮草被烧,军心浮动,士兵们惊恐不已,袁绍也没有了主意。曹操也在此时,发动了全面进攻,袁军无心恋战,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绍大败,带领八百将士突围,才得以杀出重围。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按: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日:“所实则斗,气夺则走。”而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忧,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驶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祸福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趋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译文】
如果交战双方兵力对比差异较大,我方在力量上一时不能战胜敌人,就可以瓦解他们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履》卦上所说的以柔克刚的办法,按语说,水之所以沸腾,是靠了火的力量,火燃烧得越旺,火势越大,越是迅猛而不可阻挡。柴草是产生火力的源泉,但靠近它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强大的力量虽然不能阻挡,但它的势头却可以削弱。《尉缭子》上说:“士气旺盛,就投入战争,士气不足,就避开敌人。”而削弱敌人士气的办法,就是运用攻心战。东汉初年,吴汉作大司马时,碰上敌人黑夜袭击军营。当时部队惊慌混乱,但吴汉却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士兵们听说吴汉这样沉着镇定,一会儿也就安静下来了。这时吴汉才挑选精锐部队一举反击,很快大败敌人。这就是不直接阻挡敌人,而在气势上胜过敌人。又如宋朝的薛长儒任汉州、湖州、滑州三州通判,驻在汉阳。一次,守卫汉州的几百名士兵叛变,他们打开营门,要谋杀知州和兵马监押,还烧毁营房作乱。当有人前来报告时,知州和监押都不敢出来。只有薛长儒挺身而出,从毁坏了的墙壁步行到军营。他用利害关系说动乱兵:“你们都有父母妻子,为什么做出叛乱的事情?带头叛变的站到左边,被迫跟从的站到右边!”于是随大流参与叛乱的几百人都站到了右边,只有为首的13人从营门逃走。窜到各处躲藏,不久都被捉拿归案。当时人们都说。要不是薛长儒善于当机立断,智胜叛军,那一城人都要遭殃了。这就是善于利用攻心计谋削弱敌人士气的效果。有人说,当敌人互相攻打时,我方突然攻击强敌的薄弱部分,以击破敌人,取得完全的胜利,这也是“釜底抽薪”计谋的运用。
“釜底抽薪”的计谋分析:
“釜底抽薪”的前提是抓主要矛盾,顺利找出敌人之“薪”。一般来说,那些既是敌人弱点又能左右战争全局的关键点,就是需要所抽之“薪”。战争形态不同,“抽薪”目标也各异。在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能力通常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釜底之薪”。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等无一例外都是依靠此法取胜。而在现代战争中,弹药、装备、甚至科学技术以及人才等都可能成为被“抽”之“薪”,更需要指挥员善于谋断,敏锐观察,找准敌人的要害部位捕捉战机,迫使敌不战自乱。二战中,英国派遣特工深入敌后,摧毁德军建立核反应堆必需的重水基地,此“薪”被抽,德国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彻底落空,直到无条件投降时都未能研制出原子弹。
“釜底抽薪”的核心是合理使用“抽薪”方式,避敌锋芒。针对敌人之“釜”的具体情况,应当灵活运用“抽薪”的手段方法,防止抽薪不成,反而玩火自焚。曹操精心挑选轻骑兵从小路疾行,马嘴被扎严以控制声响,同时为迷惑袁军,先头部队打着袁绍旗帜,成功躲过多道哨兵盘查顺利抵达乌巢。试想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致使曹军行踪暴露,不仅夜袭乌巢计划彻底成为泡影,曹军甚至会全军覆没。为使“高树勋运动”切实进行和迅速生效,毛泽东指示中央成立专门部门,密切指导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并调派大批干部,专门从事此项工作,争取了大量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站到人民这边来。
“釜底抽薪”的重点是攻心夺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令敌瓦解。战国兵家尉缭子说:“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而夺气之法,则在攻心。釜底抽薪,就是打垮支撑敌军士气、军心和战斗力的因素,待敌人士气低落、军心动摇、战斗力下降之时,再正面打击敌军。因此,攻心夺气,从气势上对敌人进行瓦解,就是“釜底抽薪”的关键。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敌人可能运用的“釜底抽薪”之计,也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首先“薪”要多积,才能保证“釜底”之火连续不断地烧下去;其次是“薪”要能够持续补给,随时可以“亡羊补牢”;最后就是“灶”要严守,对锅灶要严密防守,还必须保证锅要盖紧,这样一旦“抽薪”,还可保温于“釜”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