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当仁不让于师什么意思

当仁不让于师什么意思

2023-09-26 17:18 331浏览

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当仁不让于师,语出《论语·卫灵公》。意为在“以仁为己任”而寻求真理的时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须据理力争,就是有老师在面前,也决不能迁就。

当仁不让于师什么意思?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评析: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三层含义:

维护好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固然重要,但在孔子看来,对仁德正义的维护显然更为重要。不管是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还是亲戚之间、好友之间,一切的这些人情关系都不能成为弘扬仁义道德、维护真理正义的拦路虎。孟子有言:“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上到高居庙堂的天子诸侯,下到身在江湖的平民百姓,仁义关乎人的生存发展,也理应成为高于人情、时刻为人所恪守的底线。

同时,“当仁,不让于师”还含有另一层意思:“以仁为己任”,不可限于独善其身。明知别人的所作所为有违仁德正义,而不从旁提醒、加以阻止,也是“不仁”、“不义”。《孝经》中也有过类似的表述:“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仁义当先、正义在前,遇不平之事而不作为,不敢去做那个据理力争的争徒、争友、争子,眼观他人一步步陷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又岂是君子所为?

此外,不管是朱熹旧解“以仁为己任”、“勇往而必为”,还是钱穆先生的新解“遇众所当行之事,在己尤当率先不复让”,都道出了“当仁不让”的第三层含义:主动承担起宣扬仁德正义的责任。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仁行善举,众皆当任,人各相让,则谁欤任此。”遇行仁之事,应当率先向前、有责任意识,不必谦让,勇做出头椽子,仁义才能得以宣扬与伸张。

《论语·卫灵公》体现什么教育思想?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思想来源于《论语》,孔子虽然未明确提出,但是在论语的诸多记载中却深有体现。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子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第22章)孔子针对不同的人的特点给予不同的答案,这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二、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是孔子在春秋时期提出的教育思想原则,当时,“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逐渐没落,教育下移,促使平民也有机会接受教育。孔子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提出了这一思想原则。

三、循循善誘,重在启发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子罕》第11章)孔子循序渐进地诱导以挖掘其才能,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体现。

上一篇:华表象征着什么意义 下一篇:春蚕有什么象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