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2023-10-08 09:36 879浏览

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熔化,变为液态水。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首先,冰从零下某个温度开始,温度不断上升,直到0℃。

然后在一段时间内,都是冰水混合物的阶段,温度保持在0℃。

最后,并全部融化,然后冰水从零度开始逐渐升高,直到100℃。

冰熔化内能怎么变?

冰熔化成水内能增加。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分子相互更强了,也就说分子势能增大了,分子动能不变,所以内能增大。

内能:

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判定是以物体整体来衡量的,不能就其中的单个分子或部分分子做出判定。分子动能的来源是因为大量的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动能就越大。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改变这个距离就需要做功,这就是分子势能的来源,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就减小。

改变内能的方式:

1、做功: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实质上是不同能量形式的转化。比如,钻木取火,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燃机对外做功,是压缩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传递: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要存在着温度差,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但是热传递传递的是能量,我们不能误认为传递的是温度。

熔化的特点都有哪些?

1、温度变化:

熔化过程开始于固态物质的温度升高,直到达到其熔点。温度升高使物质中的分子获得更大的热能,使其振动加剧,从而克服固态结构的相互作用力。

2、分子排列:

在固态中,物质的分子通常以有序的晶格结构排列。然而,随着温度升高,这种有序排列逐渐破坏,分子开始移动并脱离固态结构。这导致分子的排列变得无序,并形成了液态的自由流动性。

3、组织结构:

熔化导致物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在固态中,物质的分子以紧密、有序的方式堆积在一起,形成晶体结构。而在熔化过程中,分子逐渐失去这种有序性,形成无规则的液体结构。

4、密度变化:

物质在熔化时通常会发生密度的变化。一些物质在熔化时,如水,密度减小。这是因为在熔化过程中,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导致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减少。然而,其他物质如铅,在熔化时密度增加。

5、表面张力:

熔化过程中,物质表面的张力减小。在固态时,由于分子之间的有序排列,表面的分子受到较大的相互吸引力,形成较高的表面张力。而在熔化过程中,分子的无序排列使表面张力减小,使得液体表面变得更平滑。

上一篇:美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下一篇: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