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谁说的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谁说的

2023-10-18 17:18 386浏览

我们都听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其实这句话是由“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一句演变而来的,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谁说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一句,后被梁启超精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物介绍: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字“亻庸”),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时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少年时参加“复社”反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曾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所至寻访风俗,尤治力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垦荒种田,纠合同道,不忘兴复。顾炎武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

在哲学上,赞成张载关于太虚、气、万物三者统一的学说,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等。政治上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要求君主分权而治。在音韵学方面,考订古音,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有承前启后之功。在文学上,要求作品为“经技政理”服务。其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意思:

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出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译文:“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书籍简介:

《日知录》是一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着作。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遍布经世、警世内涵。

内容简介:

《日知录》内容宏富,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19条(不包括黄侃《日知录校记》增加的2条),长短不拘,最长者《苏淞二府田赋之重》有5000多字;最短者《召杀》仅有9字。其中不少名言警句,传诵千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激昂,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士庶。这与作者立志学术创新有密切的联系。

潘耒把《日知录》的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

这两种划分都有其价值。前者重视了《日知录》的经世意义,抓住了其主要的方面,并说这书只有宋元时期的名儒能做出来,明朝三百年来没有这样的书,将来治国者采用其说,会大有益于“世道人心”,如果仅叹服其考据的精辟,文辞的博辨,那不是作者着书的本意。后者则偏重其学术意义,划分虽更为细致却不免得其体而遗其神,评价也与前者相左,盛称顾氏考据之学而贬低其经世思想。《日知录》是寄托作者经世思想的一部书,内容大体分为三类:经术、治道、博闻,而核心则是“治道”。

上一篇: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一个提出者是 下一篇:质能方程的提出者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