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落花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落花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023-10-25 16:36 457浏览

《落花生》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落花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落花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人要像花生一样,做实实在在的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好处,华而不实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落花生》

《落花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于1922年创作的一篇叙事散文,选自散文集《空山灵雨》。

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作者表达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理念,强调了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该文被收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其中金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深受读者喜爱。

【主题思想】

《落花生》散文,从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许地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独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动人的亮点。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领悟并揭示出来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花生深埋土中不为人所识,花生以自己的“牺牲”而使自己“有用”。“无我”故能破除对物质的贪恋,“有我”方能主动选择与承担自己的责任,使牺牲成为可能。爱既“有我”又“无我”,以“有我”来实现“无我”的爱兼有着博大与慈悲的境界。

“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态度来入世。一方面保持锐意的进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态度;一方面积极地去做一个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运被限定。许地山一生都在求索着人生的密码与终极目的,也在行动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写作背景】

许地山生逢甲午战败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变乱时期,父亲当时率部奋力抵抗日侵,不敌而败,年幼的许地山却对这份国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随父亲迁居回大陆福建。19岁时,家境拮据,许地山开始自谋生活。21岁那年由于家道贫苦,不得不赴离家甚远的缅甸仰光任教,在仰光的三年时间里,远离亲人和故乡的许地山,经历了种种艰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示威游行中冲锋在前,不畏强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战士。1919年的“五四”时期,是“人的自觉”和“个性解放”的时代。

赏析:

《落花生》的启迪:“做对别人有用的人”

花生的品质只有待到花生成熟从泥土中拔出才能确定,这是父亲对事实的陈述也是对其背后蕴含哲理的释义。人们试着站在父亲的角度去了解这句话的意图,父亲所向人们阐述的人生哲理在于:讲究体面是人生过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方面,做人不应当追求虚无缥缈的浮华,而是要成为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却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文章《落花生》中“父亲”与“母亲”的角色

在文章当中,父亲将朴实无华的花生与鲜红嫩绿的水果进行对比,这其中蕴含的差异与不同较为突出,很容易引申到做人的哲理当中,但这种意图仿佛过于明显,反而失去了一些自然感,多了一些生硬。这种情况的存在其实是由于读者在阅读过程当中对父亲的地位与作用有着一种盲目的崇拜,母亲在文章中所发挥的地位和作用常常为读者所忽视,这也就导致了读者对文章的了解与体会存在缺陷。

作者简介:

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男,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东南亚和印度为背景,主要着作有《危巢坠简》《落花生》《空山灵雨》《缀网劳蛛》;译着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类有关的文章。

上一篇:得电子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下一篇:晏子使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