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赵氏孤儿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赵氏孤儿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023-10-25 16:38 653浏览

元朝时期,《赵氏孤儿大报仇》、《赵氏孤儿冤报冤》的杂剧风靡全国,成为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那么,“赵氏孤儿”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赵氏孤儿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赵氏孤儿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人是为什么活着的,既然活着,那就要活得有气节,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并非人人都能够成为英雄式的人物,但是既然为人了,就不能脱离了正义和道德。

【赵氏孤儿】故事简介

大将军屠岸贾凶暴残忍,专权误国,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在他的怂恿下,晋国国君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家属、奴婢等共计三百余口,倒在血泊中,做了冤鬼。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国君的胞妹,幸免于难,被送回内宫居住,此时她已怀有身孕。

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早已下令,把内宫封锁起来。庄姬公主以看病为名,把赵家的挚友、乡间医生程婴召进内宫,含泪请求程婴救孩子出宫。程婴把赵武放进药箱准备带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感佩,放走程婴和赵武,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

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与退职年迈的大夫公孙杵臼商议,用假相瞒骗屠岸贾:程婴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公孙老人顶替救孤藏孤的罪名,然后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残忍地杀死了公孙老人和“赵氏孤儿”。晋国上下目睹了这场血腥屠杀,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背后无不切齿痛骂程婴的卖友求荣。程婴面对这一切,只有强忍悲愤,默默承受。

十几年来,程婴苦心教育,把赵武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接近屠岸贾,他让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

终于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并告之自己便是他斩不尽、杀不绝的赵氏孤儿。元代(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曾于1775年被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人物形象:

晋灵公:晋国国王。

程婴:赵盾的门客。

晋襄公:老国王,晋灵公的父亲。

程王氏:程婴妻子。

太后;太后滹,晋灵公的母亲。

顾侯:屠岸贾的家仆。

赵老太太:我太祖母,赵盾母亲。

公孙杵臼:老丞相。

赵盾:我祖父,丞相。

灵公公:太监,晋灵公内侍。

赵朔;我父亲,晋襄公的附马。

提弥明:青年将领,骁骑营都统。

惠公主:我母亲,晋灵公的亲妹妹。

韩厥:青年将领。

屠岸贾:我义父,太尉。

魏绛:晋国首都车厢城市长。

吴姬:赵盾妾,我的二祖母。

鉏麑:商人,和太后滹有亲密关系。

屠岸冶姮:吴姬的遗腹女,我的心上人。

创作背景:

该剧以春秋时晋国的一段历史为背景而进行加工创作。据《左传》《史记》等史籍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景公在位之时。孤儿先是被藏在宫中,后隐居山林,长大后韩厥为他请封。现在的山西省盂县太行山深处,还有传说中程婴与孤儿隐居过的“藏山寺”。纪君祥从《左传》《史记》等史籍取材,并据历代流传的程婴保存赵孤的故事,进行加工创造,写成了该剧。 该剧基本上是按照历史事实编写的,但在情节和人物安排上,也作了一些比较大的改动。

作品鉴赏:

这部悲剧虽然对立的双方在冲突中遭到毁灭,正义得以伸张,但和黑格尔的悲剧观是迥然有别的。黑格尔认为悲剧人物的毁灭都是罪有应得,他们的毁灭是“永恒正义”的胜利,因此,冲突的解决必然是和解。而中国悲剧《赵氏孤儿》是正义力量经过反反复复的斗争,最终战胜和消灭了邪恶势力,正义的胜利不是和解,而是像愚公移山那样,在子子孙孙无穷匮的前赴后继的斗争中实现的。中国悲剧精神就表现在这种前赴后继的斗争中。而这些都离不开建立在一种“血亲”基础的文化认同。无论是杂剧《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向赵氏孤儿揭示他的身世真相,还是小说《说岳》的断臂王佐向陆文龙、曹宁指明他们的出身,都是基于这种文化认同。

地位影响:

元杂剧中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王国维评价:“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也。”它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英国剧作家威廉赫察特改编为《中国孤儿》,在英国文化界引起重大反响。他在献词中说:“其中有些合理的东西,英国名剧也比不上。”元杂剧《赵氏孤儿》被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于1775年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扁鹊见蔡桓公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下一篇:r在数学中代表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