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玉器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在商代,玉器已经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商代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具备完善的宗法礼制。那个时代的石器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
商代玉器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1、直线条多、弯线条少;2、粗线条多、细线条少;3、短线条多、长线条少。商代玉器具有时代的代表性、象征性、装饰性的特点。
商代玉器的功能分类:
1、工具类玉器
玉器制作的工具有十余种,一般有铲、斧、凿、锯、锤、短剑、锯、锛、槌、镰、纺纶等,主要是手工业工具与农业工具。相比较同时期的青铜类工具,商代玉器工具小且残损较多,整体质量不高,纯色玉质较少,玉料较为普通,多混以绿、棕褐、灰白、黄褐等与主色相异的玉斑,并不如其他玉器光泽鲜艳,其中刀的种类丰富,既有作战所用大刀也有小刻刀。
商代青玉刀,长30.5、宽10.5、厚0.5厘米,重239克,国家三级文物,1958年入藏新乡市博物馆,青玉材质,刀刃尖锐,刀背上有小块缺块,刀体后部缺失,镜面无装饰,有片状土沁色。
2、仪仗类玉器
仪仗类玉器主要指举行仪式时所用的玉器,他们曾经作为生产工具出现,伴随着玉器地位的提高,与生产工具相分离,作为象征王权和军权的仪仗玉器登上了历史舞台,这类玉器主要有玉戈、玉矛、玉钺、玉戚、玉箭头等。
商代铜内玉援戈,制作精美,戈体为玉制,戈体后二分之一有包金,包金上雕有兽面纹饰,援体后部上下出阑,镂空曲内鸟纹造型,鸟纹造型飘逸,线条流畅,生动逼真。
3、礼仪类玉器
礼仪类玉器在商代玉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用以祭祀天地祖先的圭、琮、牙璋、璧、环、璜等礼仪用器物。在礼仪祭祀中使用的玉器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进一步分为“祭玉”和“瑞玉”。“祭玉”是祭祀天地神祖宗所使用的玉器,“瑞玉”是指朝聘时所用的玉,有着维护礼法之用。
商代青玉璜,长11.8、宽3.3、厚0.5厘米,重52.5克,国家二级文物。青玉质地,玉璜左边侧及右中部有黑色沁色,右边侧沁土色钙化明显,左右两端各有一小孔,用以悬挂,璜在朝聘之中多作为朝觐用品和分封信物。
4、装饰类玉器
商代的装饰类玉器分为头饰与佩饰两种。头饰主要用于装饰冠,贵族才可使用,是一种显示贵族身份的表现方式。佩饰在装饰类玉器中占有较大部分,造型精美、数量丰富,佩饰在晚商时达到了高潮,1989年江西省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址出土的754件玉器中,佩饰就有710余件,约占玉器出土总量的94%。商代佩饰在造型上打破了原有僵硬的规范,讲究构思的精妙与神韵的灵动,所展现出的富于创造力的造型风格与别致的构思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商代回首匍卧玉狗形饰,长5、高2.8、厚0.4厘米,重7克,国家二级文物。青白玉,有土沁,狗做匍卧回首状,耳朵、眼睛、嘴巴清晰,狗颈部有一圆孔用于穿绳佩戴,玉狗神态机智,活泼可爱。
5、丧葬类玉器
丧葬用玉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与随葬玉器不同的是丧葬类玉器特指“那些专门为了保存尸体而产生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于墓中的玉器。商代常见的丧葬类玉器有贝形玉、玉琀、玉握等。
商代玉蝉,长2.8、宽1.7、高0.9厘米,重5克,国家二级文物。青玉制,局部钙化呈白色,线条简洁有力,寥寥数刀勾勒出蝉的形态。逝去的人将玉蝉含在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
商代玉器的艺术价值:
首先,商代玉器在当时就是一种象征权力和地位的物品,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化意义。商代存在着一个分等级的社会制度,上层贵族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特权,而玉器就是这种资源中的一种。
商代在发展玉器文化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其作品在雕刻方面十分细腻,设计上自然而质朴,而且多以人、鸟、兽、龙和几何纹样为主题,彰显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主题表达能力。
其次,商代玉器还彰显出深厚的历史价值,展现出了商代文明的独特面貌。商代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世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大阶段,它不仅仅是中国玉器文化的开端,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商代玉器的出现证明了商代社会的技术创新和造像技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是中国玉器文化的开端,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商代玉器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玉器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对人们审美的影响。
由于玉器的高雅和精美,使得这些玉器成为一种博物馆、艺术品收藏家和玉器爱好者们追逐的对象。商代玉器多以稀有、纯洁、色泽良好的玉石制成,精湛的工艺和艺术价值都很高。
商代玉器是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高峰:
史前文化时期中国玉器的大发展,为商代玉器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经验,到了商代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琢玉工艺和用玉制度,商代的精湛的圆雕艺术,具有力道的刀法,制造了大量的精美玉器,如今陈列在各大博物馆的玉器,商代凭借独特的风格,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