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地圆学说是谁提出的

地圆学说是谁提出的

2023-11-08 17:02 417浏览

对于现在公认地球是圆的这一认知,还是通过先人的思考和认证过的。在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想要知道地球的形状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在之前想要论证这件事是非常难的,也经历过一些波折。

地圆学说是谁提出的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但他并无客观依据,仅因他感性地认为立体图形中,球形是最美好的。

麦哲伦曾以实际行动,向西行环绕世界一周,破除了人们的保守想法,证明地球是圆的。

简介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但他并无客观依据,仅因他感性地认为立体图形中,球形是最美好的。

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的科学家埃拉托色尼,用几何学的方法确立了地球的概念。公元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在他的《天文学大成》中也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形。中国的杰出科学家张衡也在《浑天仪图注》一书中支持地圆说。这些都是认识地球的重要成果,但只是一些数学推论和理论论证。

12世纪后,人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的这些学说,因此当时有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如探险家哥伦布就怀着这样的信念而想要开辟去印度的新航道。1519年至1522年,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率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以无可辨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地圆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促进新宇宙观的形成,推动人们直接观察和研究大自然。同时,15世纪的人文主义者们对天主教会和神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倡理性和科学,冲破了神学的长期禁锢,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得到证明

麦哲伦(FerdinandMagellan)曾以实际行动,向西行环绕世界一周,破除了人们的保守想法,证明地球是圆的。

1515年,西班牙王宫里文臣、武将、商人聚集一堂,来听取大胡子麦哲伦的西行计划。欧洲航海家都东行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东方;而麦哲伦西行的设想非常大胆,可能会来到天涯海角,或者会送命。麦哲伦的演说完毕之后,群众热烈的掌声掌声。查理一世当场准许了麦哲伦的西行计划。1519/9/20,麦哲伦带领5艘船和265名船员,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横渡大西洋来到巴西而后沿南美洲的东岸南下。这时正是冬天,麦哲伦决定过冬后再继续航程。冬天过后,航队南下,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这便是用麦哲伦的名字来命名的麦哲伦海峡。过了海峡,便是一片汪洋,麦哲伦欣喜万分,高呼道:“就称它作太平洋吧!”就这样,一路来到菲律宾群岛,可是双方语言不通,刚巧随从中有来自马六甲的人,随从就以马来语和菲律宾土着交流,双方居然能沟通!麦哲伦这才知道自己已经绕过了地表的四分之三的海域,来到了东方,间接证实了地圆说。

后来,麦哲伦在与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部分船员坚持向西航行,终于回到了西班牙,成为了首先拥抱地球的勇士,也成为了地圆学说的证明人。

西方地圆学说传入中国

首先将西方地圆学说介绍到中国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1583年,利玛窦住在广东肇庆的时候,就在其住宅的墙上挂了一幅他自己绘制用汉字标注的世界地图,为了取悦中国的士大夫,他特意将地图上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位置转移,把中国放在了地图正中。其自序“地形本圆球,今图为平面,其理难于一览而语,则又仿敝邑之法,再做半球图者二焉。”这幅地图就是《山海舆地全图》。不久后,利玛窦的《乾坤体义》和熊三拔(1575-1620)的《表度说》先后问世,熊三拔还与另一位传教士庞迪我(1571-1618)共同给万历皇帝讲解利玛窦《万国舆图》而编写的讲义《职方外纪》都介绍了地圆说,地圆学说很快在中国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震动。

但许多中国学者并不认同地圆说,甚至王夫之(1619-1692)在《思问录外编》中也用轻蔑的口吻反对地圆说“如目击而掌玩之,规两仪为一丸,何其陋也。”可见当时人们的偏见何其顽固。

地圆说的思想在当时与自视中国处于大地中心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所以利玛窦还特意将中国画在地图的中心也是为了减轻中国人的反感,迎合士大夫们的自大心理。同时,传教士们还对地圆说做了一些巧妙的论述,他们解释道“世谓天圆地方,此盖言其动静之义,方圆之理耳,非言其形也。”但是这种从我国古典文献中找到的论据,并不能消除士大夫们的抵触情绪。他们的不满主要在两方面。

其一是不满利玛窦的世界地图把中国画在局居一隅的地方。魏濬(1553-1625)在《利说荒唐惑世》中说“焉得谓中国如此蕞尔,而居于图之近北。”,而李维桢(1547-1626)在《方舆胜略序》中也说“顷有化外人利西泰,为山海图,狭小中国,略于(邹)衍同”。同时李维桢还对地图上标注的洲及其他国家确有其地表示怀疑,说什么“汉张骞使西域,或传穷河源、抵月宫,况是人间有不到者!《山海经》、《搜神记》、《咸宾录》、《西域志》、《太平广记》等书,何无一字纪及彼国者?”在他看来,利玛窦的世界地图似乎是为了“狭小”中国而有意捏造出来,仅仅是为了奚落中国,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东西。

不过,也有一些尊重科学的人赞同地圆说,其中一些人也以中国人的角度做出了一些解释,阮葵生(1727-1789)就是其中一个,他在《茶余客话》中解释“所谓中国者,谓其礼乐政教,得天地之正理,岂必以形而中乎!譬心之在人中也,不如脐之中也,向卒必以心为人之中,岂以形哉!”这种解释并不符合科学事实,但对于开解国人还是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

其二,对地圆说的怀疑,最主要是关于其“上下四旁皆生齿所居,浑然一球,原无上下”的说法了,按照水陆一体的地平观点,这简直是“以欺愚顽”的谬论,曾任清初钦天监监正的杨光先(1597-1669)为了驳倒地圆说,在《不得已》一书中针对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1592-1666)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问,他说如果大地确实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人之脚心相对,那么在球下面的人岂非受倒悬之苦了吗?如果汤若望能够倒立在楼板下面,我杨光先才能信地圆说;二问,杨光先认为水是天下至平的,如果大地如球,那么下面及四周的水为什么“得以不顷”呢?如果你汤若望能够指出天下有“圆水、壁立之水、浮于上而不下滴之水”的话,我杨光先就相信地圆说;三问,如果大地确实如球,下面的国土人物岂非“尽为地所覆压”,为什么球下的人不会被压死呢?

对于杨光先的愚昧,鲁迅曾在《看镜有感》中予以了辛辣的批评,但是杨光先以生活中的一些直观现象来否定地圆说还是很有市场的,因此从明末到清末,在高级知识分子中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地圆说的。

明末传教士带来了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也激发了很多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热忱,如徐光启、李之藻、王征、孙元化等人就是这样做的。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固守着传统观念,他们认为这些科学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过了,于是形成一场“西学东源”的活动,很多学者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误以为一切科学技术都源自中国。这种“寻根”活动,确实满足了“天朝大国”的自尊感,但是也拖延了中国追赶西方世界的脚步。道光15年的举人蒋湘南曾写过一篇《西法非中土所传论》,严肃的批评了这种风气。

西方的地圆说,最初是源于球型是完美的形状这种观念上的,而中国古代对大地为方形则更为欣赏,古代的城市布局,房屋居所无不是已方为美。因此对于褒圆贬方的地圆说,势必引起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学者们的反感。考据学家孙星衍(1753-1818)特地写了一篇《释方》,抨击了“毁方”的理论,进而否定了地圆之说。地圆说的拥护者焦循(1763-1820)又为此批评了孙星衍的偏颇,一场科学上的争论又延伸到关于道德美的论战。这次争论时间不长,但却让人深思,西方由最初的美学发展到科学,而我们却从科学回到了美学。

围绕这地圆还是地方的争论几乎延续了300年,直到李善兰(1801-1882)通过《谈天》和《重学》两本书的翻译,将牛顿学说介绍到中国后,地圆说才在中国正式进入科学的轨道。

上一篇:探寻新航路的根本原因 下一篇: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