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字词赏析

 > 

科举制度详细讲解

科举制度详细讲解

2023-11-16 16:23 378浏览

科举制度,简称科举,是中国古代用于从读书人中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从隋朝开始的,兴盛于唐朝。

科举制度详细讲解

一、什么是科举制度

所谓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的选官制度,它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力发展于宋。两宋时期在北方所建立的辽、夏、金以及后来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都无一例外的沿用了科举选官制度,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达到了它的全盛期。

科举制下选官凭考试,择优录取,这当然要比察举时代那种仅凭三公九卿及郡国长官或中正的主观印象选官要合理得多。其次,成熟的科举制、科举与学校合为一途,选用官吏包含了学校育才、科举选才、铨选用才三个完整过程,这显然要比察举制度完善的多。

察举又称荐举,是封建社会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由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按照一定的名目“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将未有官职的士人以及下级官员推荐给中央政府,自下而上推选上来的人才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朝廷依据他们考试情况,酌情授予一定官职或提升其值。察举制在汉文帝时已建立。到汉武帝时期,武帝接受董仲舒“使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的建议,“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察举制从此成为选官常制。后来发展为科举制。

二、科举考试内容有哪些

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三、科举制度详细的等级划分

古代科举制度分为六级:

童生(第一级县试)——刚开始学习的小孩。相当于高中毕业,因为他们可以算是有学问的人。

秀才(第二级府试)——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也叫秀才。相当于高中毕业。

举人(第三级院试)——生员(秀才)应三年一度的乡武,合格者称为举人。相当于大学生或研究生,因为他们毕竟是从众多的秀才中脱颖而出的。

贡士(第四级乡试)——参加全国范围科举考试(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

进士(第五级会试)——举人参加在北京的会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类似职称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是举人,考试合格后就是准进士,待殿试合格后,则为进士。

探花(第六级殿试)——殿试第三名称探花。

榜眼(第六级殿试)——殿试第二名称榜眼。

状元(第六级殿试)——南宋以后,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绝对不能说相当于博士,因为博士太多了,而状元几年才出一个,至少应该相当于院士,如果状元可以说是一种荣誉的话,那就应该相当于现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四、科举制度的利弊

(一)优点:

1、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大的优点是公平公正。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使得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既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又缓和了社会的矛盾。

2、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3、唐代的科举考试,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是存在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影响深远。

(二)缺点:

 发展到明清的科举制度,考试内容陈旧落后和形式僵化,束缚人们思想、眼界。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因此,科举制度严重扼杀追求实际学问的本领。扼杀人的创造精神和独立的见解。为了求取功名,许多读书人死读书,不去追求真才实学。即使考中做官,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另外科举考试的内容只偏重人文伦理,轻视自然科学 ,长期以来造成读书人只顾死记硬背经书注解,无人研究科学技术,乃至造成中国科技逐渐落后。

五、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隋文帝杨坚创立。

隋炀帝,605年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之后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但是清朝末年的时候被废除了,在科举制度兴盛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的学子,一生都在为其努力。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目的是为了让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让优秀的人才走进仕途,为国家效力。

六、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公元1905年。科举考试是在清朝的时候被废除的,具体的废除时间是公元1905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二年。科举考试产生于隋朝,直到清朝被废除为止,它在历史上存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成为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公元1905年9月2日,一纸清帝谕令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自此之后,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当时包括袁世凯,张之洞等人在内的一批高官,联名上书朝廷,明确建议光绪帝在全国范围内废除科举考试,建立学校。

上一篇: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下一篇:溶酶体的形成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