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无为而治是文景之治吗

无为而治是文景之治吗

2023-11-17 16:37 855浏览

文景之治是中国汉朝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成为后世历代政治家和学者所推崇的“治世之典范”。那么有人有一个问题:无为而治是文景之治吗?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解决这个问题。

无为而治是文景之治吗

文景之治是指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的汉朝初期,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 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讲求无为而治,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生性节俭,也遏制了贵族的奢侈无度,并节制了国家开支。文景时期重视农业,推崇“以德化民”,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形成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局面。所以文景之治也称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引申到治国,“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文景之治措施有哪些

1、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刘邦登基之后,认为秦朝时期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是农民举兵造反的重要原因。因此从他做皇帝之后,便约法省禁,下令减轻农民的田赋税率,复十五税一,以此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鼓励生产、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财政收入。

汉文帝曾多次劝课农桑,并且不定期的减免农民税赋,但是对于商业方面却是加以抑制,征收许多的工商杂税来充盈国库。

3、厉行节约,禁止浪费。

汉文帝与汉景帝都十分的节俭,两人在位相加总共四十多年,不曾铺张浪费过,平时生活都十分简朴。

4、通过“贵粟”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汉文帝提出“贵粟”政策,通过各种奖励政策,稳定粮价,使得全国上下的粮食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5、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文景之治的影响

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在薄税劝农,与民休息的政策指导下,经过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来了西汉前期的太平盛世。

首先是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从汉高祖即位(前202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前后共62年间,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从文帝十三年(前167年)起,又连续免除全国田赋长达11年,在这期间,农民来自农业税的负担没有了,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西汉前期七十余年农民负担一直很轻是历史上公认的。

其次是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这样的安康和谐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再次,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充实。由于经济得到发展和繁荣,国家财政与建国初相比,出现了天壤之别。如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至汉武帝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财政实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少见的。

由此可知,西汉以”文景之治“为标志的太平盛世,是通过轻徭薄赋政策取得的。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也不是无所事事、放任自流的”无为“,而是积极”有为“的。那就是为农民建立平静稳定的生产环境,努力把对农民生活生产活动的干扰降低到最小,努力保证农民的劳动得到稳定的报酬。在排除农民生产干扰方面,一是减轻政府对农民的赋役负担,二是打击豪强对农民的侵害;在保证农民收益上,一方面大幅度减免农业税,一方面通过财税政策稳定物价。太平盛世,国家的财政收入多、富人的收入高不是标志,更重要的是看人民的富足程度,尤其要看农民的富足程度。

上一篇:汉承秦制指的是承袭了秦朝的什么制度 下一篇:汉武帝建立了什么制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