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贞观之治是指谁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贞观之治是指谁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2023-11-17 16:43 557浏览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那么,对于这种政治的建立,是源于哪一位皇帝呢?

贞观之治是指谁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627年-649年)比较清明的政治局面。这一时期,唐朝社会经济繁荣,国力迅速强盛,因唐太宗执政期间只使用了“贞观”这一个年号,故被后世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改良政治与争取民心的必要性,他励精图治,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启用了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一批才能卓着之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保持社会安定,恢复、发展生产的政策,通过实行三省六部制、颁布《唐律》、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法、减轻徭役和赋税、奖励农耕、兴修水利、鼓励文化发展等措施,开创了清明的政治局面。贞观年间,唐朝人口数量增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唐太宗通过一系列战争,灭亡了东突厥、平定了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薛延陀,有效地巩固了边疆地区,通过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管理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睦。贞观年间,唐朝的疆域向北控制了贝加尔湖以北,向东直至朝鲜半岛,向西扩张到咸海之滨,控制了阿姆河流域、锡尔河流域,这是中国历史上疆域能够达到的最西端,向南控制了越南北部。贞观时期风气开放,与日本、朝鲜半岛来往密切,与西亚地区也有密切往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概念由来

中国古代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吏治清明的时期称为治世。唐朝中后期,“贞观之治”的概念逐渐形成,唐玄宗时期,史臣吴兢最先对贞观时期的治国状况进行总结,他编撰的《贞观政要》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和贞观年间的政绩,他在《上贞观政要表》中把贞观年间称为自古以来最为繁盛的年代。颜真卿上疏给唐代宗称“凡百臣庶,以为太宗之理,可翘足而待也”,这是最早的接近于“贞观之治”的说法。唐朝中后期,唐宪宗、白居易都认为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属于升平之世。唐宪宗时期,随着《贞观政要》的流传,该书开始成为了解贞观时期政治局面的主要书籍,晚唐皮日休已明确使用了“贞观之治”这一概念,五代至两宋时期,《旧唐书》《新唐书》对唐太宗的评价都受到《贞观政要》序言的影响,此后,社会对贞观时期的认识逐渐趋向统一,认为它是几百年出现一次的治世。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第一,唐太宗君臣论治。唐太宗与大臣们经常议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对人民的剥削压迫要有所节制。

第二,选贤任能,兼听纳谏。唐太宗坚持任人唯贤,不因血缘、地域甚至是政敌而舍贤才。因此能够从各阶层搜罗许多杰出人才。并注意对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察。他能够兼听众议,注意纳谏。其臣下敢于犯颜直谏,形成了封建社会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风气。

第三,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第四,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对于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变其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尊重其习俗,任命各族首领以统辖本部。还通过“和亲”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

首先,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的开始。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为后来的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次,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些特点。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不以门第为限,这使得社会上的人才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同时,唐朝还注重中央集权,加强了政府的管理和控制力。这些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唐朝贞观之治还反映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唐太宗提倡儒家思想,注重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他还大力支持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得这两种宗教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唐朝的文化繁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唐朝贞观之治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朝的文化、科技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唐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也为后来的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上一篇:是谁把隋朝灭亡了 下一篇:开元盛世是谁开创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