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之后是谁继承了皇位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那么,在朱元璋以后又是谁继承了明朝的皇位?作出哪些贡献?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哪些具有启发意义的历史事件?
朱元璋之后是谁继承了皇位
朱允炆。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2年朱标因风寒病逝,同年9月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去世,30日朱允炆登基为帝,次年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
详细介绍: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朱允炆的重要贡献:
1、实行仁政:朱允炆即位后,积极推行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严政苛刑的作风,修改了《大明律》中过于严苛的条款,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
2、减轻赋税:朱允炆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规定,例如江南地区曾因支持张士诚而受到重税的困扰。
3、重用知识分子:朱允炆坚持以儒家思想治国,规范了科举考试,提拔了大量知识分子,尤其是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三人,他们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4、力主削藩:明朝初期,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分封了许多亲王。朱允炆即位后,采纳了齐泰等人的建议,实行激进的削藩策略,先后废掉了周王、齐王、代王、岷王等亲王,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
朱允炆为什么会战败?
第一、建文柔仁。燕兵将皆善战骁勇之辈,建文帝竟于大战前下明诏“莫伤害朕之叔父”,不明之至,致使朱棣多次绝处逢生,假使明军在战场上能“擒贼先杀王”,燕军早就冰消败亡。
第二、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皆书生,仓猝行削藩之计,不知兵事,没有什么大的战略眼光,以致于误己误国,最后招致灭族惨祸。
第三、单用一将统帅军队。耿炳文一人统三十万军;李景隆两次败北,一战统五十万,一战统三十万;盛庸一人统二十万。明军“合天下之兵,握一人之手”,而反观朱棣,单旅孤城,利于战不利于守,利于合不利于分。如果当初下令山东、河北诸将各拥众数万,凭城坚守,年深日久,以叛臣贼子起兵的朱棣胜一仗败两仗,又一直逡巡在河北、山西狭窄地带,熬过一阵熬不过两阵,军队人心最终会轰然瓦解。
第四、建文帝彷徨不决,总在关键时刻犯致命错误。如果当时朝廷不招徐辉祖回金陵,而是让他留在原地与徐福合击燕军,很可能扭转整个战场形势,给已经是强弩之末的燕军以致命的最后打击。另外,纵观整个龙虎斗过程,建文帝一方除盛庸、平安有些智勇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大帅之才。这也要“归功”于朱元璋,因为所有有智有勇有力的名将早已连子孙都被株除干净,留下的全是三、四流将领,自然不是燕王朱棣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