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甲午海战中日战舰对比

甲午海战中日战舰对比

2023-11-21 17:07 580浏览

甲午中日海战发生于一百二十余年前,这场战争的失败也导致了中国后续被列强瓜分的局面。那么,大清王朝当时为什么会惨败于日本呢?和军队实力是否有关?

甲午海战中日战舰对比

从两国参战军舰来看,北洋水师共计参战军舰有12艘,分别为定远、镇远、来远、靖远、济远、平远、经远、致远、扬威、超勇、广甲、广丙、排水量34420吨、平均巡航速度为15节、火炮合计共79门、机关炮129门、鱼雷发射管31门、参战鱼雷艇2艘。其中,定远、镇远为北洋舰队中吨位最大、装甲最厚的两艘铁甲舰,在整个战斗中两艘铁甲舰与两艘鱼雷艇的战斗序列使日本舰队感到明显威胁,但由于战场状况的不稳定以及早期鱼雷艇低命中率的态势,北洋舰队参战的鱼雷艇并未击中任何一艘敌舰。

再看一下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序列,日本联合舰队中除西京丸(商船改装)之外,总共有战舰11艘,分别为松岛、严岛、桥立、吉野、扶桑、千代田、比叡、高千穗、秋津洲、浪速、赤诚排水量36771吨、平均巡航速度18节、火炮和速射炮合计246门、机关炮29门、鱼雷发射管37门。

日本舰队在吨数、航速、火炮数量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在战争中始终保持战斗队形,有效发挥了速射炮密集火力的优势,其次,日本舰队的军舰在舰龄方面均短于北洋舰队,新式军舰的性能均优越于北洋舰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混乱的战场上日本舰队能保持战斗队形分割北洋舰队的主要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当时中国处于清朝晚期,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甲午中日战争失利的影响:

甲午战争的失利,标志着中国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近代化的成就也随之烟消云散。割让、割地、丧失主权、方便列强将资本让渡、瓜分疯狂,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新时期,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随之大幅下滑。甲午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运动迅速兴起,资产阶级的改革、民主革命、中国民众的自觉性的抵抗,例如义和团。

上一篇:戊戌变法什么时候开始的 下一篇:杂交育种名词解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