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20个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讽刺的佳作。一本书,写尽了当时的天下儒生,道出了世间的人生百态。
儒林外史20个人物形象分析
1.范进
《儒林外史》以生动的语言,通过对话、外貌和细节描写,运用夸张、对比等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范进的形象。
他二十岁开始应考,考了三十五年,屡试不中,但依旧热衷于科举。他不顾戴孝在身,跑到高要县汤知县那儿去打秋风,丁忧期间,吃大虾元子,说明他迂腐、虚伪。身为主考而不知苏轼为何人,说明他没有真才实学,迂腐无能。范进中举前唯唯诺诺,对胡屠户等人的谩骂逆来顺受,怯懦麻木;中举后,与张静斋官场应对,显示了他圆滑世故的一面。
通过对范进的塑造,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2.周进
周进是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科举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愁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梅玖、王惠)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写出了他性格的复杂面。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更可见出科举制度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3.王冕
作者在第一回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这个法却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 ,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批判意义的。
4.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5.汤奉
性格特征:因中举得意骄傲,升官发财,作威作福;却贪狠、蛮横。典型的贪官污吏形象,就算是做事一丝不苟,其目的并不是为了遵纪守法,而是为了更好的升官发财,然后还是鱼肉百姓。
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 事发后,按察司不仅没有处罚汤奉,反而将受害的回民问成“奸发挟制官府,依律枷责” 之罪。如此贪污的知县,一年下来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6.马纯上
因屡试不举,以选书为生,为人古道热肠,治学近乎迂腐。
嘉兴名士蘧公孙,在娄三娄四两位表叔闭门谢客后,受夫人鲁小姐终日熏陶,终于转攻举业。但嘉兴做举业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个做诗的名士,不肯相与他,他只得另想办法,最后结交上来嘉兴选文的八股家马纯上。
儒林外史马纯上的人物形象是颇有“侠魄”的。“侠魄”在势利风习、文人圈子中是“稀有金属”。在他身上能找到一个读书人真实的样子,不怯弱也不浮夸,真诚,善良,可爱。
7.杜少卿
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对封建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嘲讽,也是批判。
8.沈琼枝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沈琼枝这个具有妇女个性的光辉形象,这个形象虽占整个《儒林外史》中的篇幅不多,只出现在了第四十、四十一回中,但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可爱可敬的灵魂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她在叛逆女性的文学画廊里也占有一席之地。
儒林外史简介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写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的意思,指代的是学术界。按照史记说法,国史列传都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区别于正史。此书主要讲述了封建社会时期,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的人性变质、心灵上的麻木虚荣和精神上的腐败堕落,通过对一些啼笑皆非的事件的描写,讽刺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官僚主义、人们为了功名利禄不惜牺牲人性美好、以及整个社会风气腐败变质的现实状况,以强有力的文学武器控诉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虚伪和卑劣。
儒林外史第一回概括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这是《儒林外史》开卷第一回。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他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而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这一回主要写了王冕刻苦勤奋,自学成才之后,如何拒绝权贵的拉拢和招募,远离名利场,并自得其乐。显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志趣追求,篇末点出全书主旨,点出八股取士是对读书人的异化,引发读者对千古文人之名利观的思考,统领全篇。
儒林外史作者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东山,号少山,清代着名小说家和文学家,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的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有着丰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书香门第家族的成员,他的祖父则是清朝的一位官员。吴敬梓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对文学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吴敬梓最出名的作品是小说《儒林外史》,也被称为《镜花缘》或《镜花缘》,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清朝盛行的科举制度中的一些弊端,以及一些官僚文化的不足之处,突出了孔子儒家学派所倡导的“仁者爱人”思想。小说主要讲述了五个男子在儒学场中孜孜不倦,但中了乌纱帽后,却屡遭白眼、排挤甚至迫害,但他们仍旧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从容自在地面对挑战,最终有人升官,有人失意,但都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赢取了经验和智慧。小说情节曲折繁复,表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特征,对中国小说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敬梓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小说上,还涉及到其他领域的文学,其着作也涵盖了诗歌、歌赋、散文等各个类型,其中尤以诗歌和散文特别出色,尤其是其中对人性的关注以及情感表达的精致与细腻令人称道。
小说主题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令人“百读不厌。”《儒林外史》所写内容,假托明朝,实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实有其人。它真实地描绘了康雍乾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理想的倡导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寻。
吴敬梓以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来肯定或否定书中人物,如匡超人假造文书,捉刀代考,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严贡生无恶不作,却被前任周学台推举为“优行”;作者无情地鞭挞丑恶事物时,同时也歌颂少数几位正面人物,王冕是书中的第一流人物,为人“嵚崎磊落”,庄绍光追求“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牛老爹和卜老爹也是作者所歌颂的。程晋芳在《怀人诗》称:“外史记儒林,刻划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之中,运用朴素、灵活、幽默的本地方性的语言,撰写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胡适形容本书:“……国家天天挂着孔孟的招牌,其实不许人说孔孟的话,也不要人实行孔孟的教训,只要人念八股文,做试帖诗;其余的‘文行出处’都可以不讲究,讲究了又‘那个给你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