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语法

 > 

商鞅立木的故事概括

商鞅立木的故事概括

2023-11-24 15:32 1196浏览

商鞅立木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通过这件事情,商鞅变法得到了群众的信任。

商鞅立木的故事概括: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立木的启示:

1、诚信。

“人无信不立”。自古以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里就涵盖了“诚信”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始终告诫着人们当以诚信立世。商鞅变法让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成功,重在取信于民。贯穿古今,诚信故事不胜枚举,几乎都揭示了“诚信”就是做人做事的根基所在。一个人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方能“立得住,能成事”。

所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以实际行动做一个“靠谱”的人,用结果事实赢得他人的尊重信任,以“小我”之力助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2、激励。

“合理的奖励激励,能够让人更快地达到心理预期”。在商鞅叫人第一次贴出告示后,并没有人前来尝试。但是当商鞅将赏金提高后,就有人主动站出来将木头搬到指定地点,这不仅达到了商鞅的心理预期,也间接推动了新法令的顺利实施。这告诉我们合理的奖励激励,对于实现目标而言是非常有效的举措。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管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等物质激励、还是“享受关注集光荣一身”等精神激励,都能够让我们觉得“日子有奔头、生活很精彩”。要积极响应奖励激励机制,为自己干事创业添加动力。要学会自我激励,让自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快速实现心中的目标,在自我前进的道路上获取更大收获。

3、方法。

“方法选对,事半功倍”。商鞅是怎样想到用“立木”这一方式来获取民众信任,笔者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笔者认为,他一定经历了全面分析、深度研判、慎重抉择等重重环节,才能取得了良好效果,让秦国逐渐实现国富民强。

漫漫岁月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始终一帆风顺,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处境困境、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难题。这时,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对的方法,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我们尽快攻坚克难、脱离困境。要敢于直视问题,沉着冷静分析,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商鞅变法的内容:

一、法制上:

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人犯罪,一伍之内都要连带受罚。通过连坐制度促使百姓之间互相监督,防止亲朋邻里之间互相包庇。另外通过轻罪重罚,制定严法酷刑来约束百姓,进而让秦国百姓服从国家管理,不敢乱来。这里的百姓不仅仅包括平民,也包括贵族们。

二、经济上:

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通过废除井田制,使土地私有,提升百姓种地的积极性。并且奖励垦荒,对生产粮食多的可以减免赋税。同时,认为商人逐利,未进行物质生产却获取大量利益。故士农工商,商人应未。对商人征收重税,并且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三、政治上:

废除世卿世禄制,全国实行郡县制。即废除了贵族官爵继承制度,为普通人民打开了升迁的渠道。实行郡县制,打通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自此郡县制成为后世历朝历代进行国家管理和统治的模式,一直影响到现代。

四、军事上: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通过按敌人头颅来对战士进行行赏,即“计首虏功”。为秦国将士通过战争,打通了升迁渠道,迅速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军战争中争相立功,打仗中争相割敌人耳朵。

五、文化上:

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法家思想统治。通过重用禁儒重法,打击了反对变法的旧贵族。使得国家制定的法令得以实施。

六、税收上:

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个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一方面加强了人员管理,另一方面迅速提升了国家税赋。

七、制度上:

统一度量衡制,使得秦国全国之间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促进人员之间的流动和交流,稳定了经济秩序。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也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存在。

八、迁都咸阳:

一方面消弱变法的来自旧贵族的阻力,另一方面消除来自山东六国的威胁。最后促进关中平原发展。自此秦国结束了多次迁都的历史,至秦朝灭亡一直定都咸阳。

商鞅简介: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上一篇:刘备摔阿斗的故事简介 下一篇:东施效颦的故事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