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作用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对于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孩子们来说,也许对这个制度的理解还不够。所以,接下来的内容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相关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作用
南文帝杨坚在建国之初,就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目的是分割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度支(后改为户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有二十四司。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吏部负责任免,考核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而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工部则负责工程建设。
到了宋代,三省的名义虽然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了。同时,由于枢密院与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利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不但宰相成为临时的职务,天下无官不为临时职务,甚至于“非奉别敕,不得治本官事”。
到了元代,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管政、军、监察三权。尚书省一时设置一时又废除,而门下省则不再复置,所以中书省与前代相比较便更为重要了。
明朝初年,朝廷不设中书令,仍然是中书省统领六部,长官称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废除中书省与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三省被彻底废止。
原本在秦汉时期,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地位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皇帝无能,丞相甚至可能专权。而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以及对相权的三分,有利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皇权大大加强;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三省六部的各部,分工明确,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省六部制优缺点
优点:
权责分工明确,保证专事有专门机构负责。
权利相互制约,有利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保证皇权的稳固集中。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三省六部是中国官制的重大改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朝基本沿用。
缺点:
三省六部制也有消极影响。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它的设置造成了部门重叠、机构倾轧,严重影响办事效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皇权不断集中,宰相权利不断受到削弱,这也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断衰落。
三省六部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1、政治制度改革借鉴
三省六部制作为古代政治制度的巅峰之作,对现代政治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现代国家可以借鉴其分权制衡的思想,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2、人才选拔与培养
三省六部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为现代社会人才选拔与培养提供了启示。现代社会可以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国家服务,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3、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三省六部制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现代社会应该加强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和宣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