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语法

 > 

红星照耀中国中徐特立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中徐特立的人物形象

2023-11-25 14:11 3218浏览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人物有朱德、贺龙、徐海东、林彪、林祖涵、徐特立、刘志丹、刘晓、洛甫等,在陕北,徐特立是人人熟知的“教书先生老徐”。采访中,斯诺也常常称呼他“老徐”。

红星照耀中国中徐特立的人物形象

徐特立

1.肖像

白发老翁,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2.出身及经历

他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上了六年学后在清朝当个塾师,后来上长沙师范,毕业后留校教数学。1913年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后去法国勤工俭学。1927年5月,在“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师范等。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长征。一路上,他拄着一根竹杖,和大家一同行军。在延安曾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

3.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

在国民革命期间,他在国民党省党部很活跃,他同情共产党,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苏区这文化水平低得不能再低的地区获得了极好的教育成绩。他学通俄语后,系统研究了马列主义,并同吴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并在苏区施教。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 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 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 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谜。

作者斯诺出发前”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他是带着疑虑出发去采访的,但采访结束后,他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预言”红色中国“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可以说是事实改变和说服了他《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写作经历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上一篇:孙少平的人物形象概括 下一篇:红岩许云峰事例及人物形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