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是什么时期
楚辞也叫楚词,是指楚地的歌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楚辞是什么时期
战国后期。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到春秋时代,楚国强大起来,成为“五霸”之一;至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文化交流频繁,楚国开始大量接受中原文化,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楚辞便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诞生的诗歌体裁,其创始者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屈原、宋玉作品为代表,并为战国至汉代诸多楚辞作家竞相模仿的一种新诗体。
其“新”主要体现在它不同于先前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诗歌,而在形式上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它植根于丰沃的楚文化土壤之中,由楚地民间的楚声、楚歌发展演变而成。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日:“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汉武帝时,《汉书·朱买臣传》载日: ”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盲楚词,帝甚悦之。“不可忽视的是,早在汉代,”楚辞“ 已经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间而与”六经“并举。
楚辞的直接渊源是楚声和楚歌,楚声即楚地的音乐、曲调,楚歌指的是楚地民歌,如《九歌》底本就是楚地民歌,宋玉《对楚王问》中说到郢人歌唱”阳春“、”白雪“,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时”四面楚歌“的典故,所说都是指作为”南音“的楚歌。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骚》就是在楚歌的基础上加工发展而成的。
楚辞体
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楚辞的特点
1.楚语。句头的“羌”、“蹇”、“纷”;句尾的“些suo”、“只”;用以表达失意的“侘傺”,表示君王“灵修”、“荃”;用在句子中间的“兮”。
2.楚声。楚地的方言,声调、发音。楚地的音乐。
3.纪楚地。楚国的地名,如“溆浦”“岑阳”等。
4.名楚物。香草。记载中楚国最早向周王室进贡之物就是祭神用的灵草。
楚辞的代表作《离骚》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