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中李广的人物形象
《李将军列传》记载于《史记》当中,由汉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写,充分展示了司马迁在人物传记方面的杰出才能。其中就有李广这个人物形象。
李将军列传中李广的人物形象
1、勇武的英雄形象
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塑造了一位英武神勇的武将形象。他有别人没有的胆量和气魄独自领着百余骑兵去追赶单于,并且一个人拿着大弓-弩抵挡住匈奴几千人的围攻,从而士气大振。同时,这位叱咤疆场的将军除了勇猛还很机智,他灵活而矫健的身手,能在有伤在身,孤身陷入敌军中,能夺来胡儿之马,飞奔千里回营。司马迁在描绘那一段的时候,运用了一种类似电影快镜头似的写作方法,几个动作连贯潇洒,直接表现了李广干净利落的不凡身手,让后世历代多少读者为之惊叹神往。还有著名一段李广射虎入石的故事,其文笔的简练传神一直为后世赞颂。李广也因此被称为神射手,成为一个传奇般的人物。
2、理想的人格魅力
李广不仅有传奇般的经历和超群出众的武艺,更有一种理想化的人格魅力,首先表现在李广治军风格上,书上说,李广平时对士兵很好,士兵很自由少有约束,但是,都很乐于为李广效劳,这是一种人格魅力。李广带兵,士兵不饮水自己也不饮水,士兵不吃饭自己也不吃饭,并且在历次的打仗中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李广一生两千石的俸禄一直到老,和李蔡不同,他不善于整治家业,不积累余财。平时也沉默寡言,只是喜欢以射为戏,一直到老。这是一个心思单纯的让人觉得有点心酸的人。也许有人会说他功利心很强,一直对封侯之事耿耿于心不能忘怀。我认为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封侯意味着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意味着对自己忠心的肯定。
3、命运的悲情色彩
李广不封,从一开始汉文帝的赞赏中就透出了一种怀才不展不得封侯的遗憾,在此后一段事实的叙述,一段李广性格语言的描写中,被反复渲染着,就像一唱三叹的哀伤一样的悲情,最后,这种悲剧气氛在李广被迫出任右将军,不愿受辱而自杀的结局中浓重渲染。《史记》了运用了夹叙夹议和细节刻画语言动作描写不断地渲染着悲剧气氛。让人思索李广数十载征战不得封侯的原因在哪里。
李将军列传中李广的原文描写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集解苏林曰韩安国。後韩将军徙右北平。於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李将军列传中李广的历史故事
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他擅长射箭,可以说是百发百中。同时,李广还非常懂得用兵打仗,对手下的士兵也非常好,所以很受士兵们的拥护。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担任骁骑将军的李广带着人马从雁门关出发,与匈奴军队展开了激战。由于对形势估计错误,李广的部队中了匈奴的埋伏,李广也因为受伤被匈奴活捉。匈奴人终于捉到了这个“可怕”的李广,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于是,他们在两匹马中间用绳子制成了一个网,然后把李广放在里面。李广知道这时不能轻举妄动,所以就将计就计,躺在里面装死。
就这样,匈奴人赶着两匹马,拉着李广走了几十里路。突然,匈奴队伍中的一个骑兵发出了一声惨叫。原来,李广趁匈奴不备,猛地从网里跳了起来,一下就跳到了一个匈奴骑兵的马背上。那个可怜的骑兵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李广夺走了弓箭,从马背上掉了下来。
有了弓箭和战马的李广犹如天神下凡一般,他骑着马飞快地跑回了汉军的营地。汉军的士兵见自己的将军居然活着回来了,自然是惊诧不已。后来,有些人在传这件事的时候,又添油加醋地加了很多神奇的事情,于是李广的威名开始传播。从那以后,李广就有了“飞将军”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