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庄子的三言指的是

庄子的三言指的是

2023-12-07 13:40 452浏览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庄子》一书,这本书有个很明显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呢?

庄子的三言指的是:

庄子的三言是指寓言、重言、卮言。

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又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三言”既是《庄子》散文的基本表现形式,亦是中国文学三种最基础的艺术表现手法。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风格奇异诡谲又独树一帜,与《诗经》、《楚辞》一起,成为先秦文学中最具代表的文学式样,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庄子三言的例子:

1、广为“寓言”,超凡脱俗。

寓言就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庄子打了个比方,就好像父亲不能给自己亲生儿子做媒一样,父亲再怎么说自己孩子优秀,既便毫无虚言,别人听了以后也不一定会相信,这不是自己的问题,是人们易于猜疑。与自己见解相同就应和,与自己见解不同就反对;与自己意见一致就肯定,与自己意见相悖就否定,所以才要运用寓言。

比如《逍遥游》前半部分,庄子不惜笔墨,用了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这些天马行空、看似虚妄的想象、虚构与描写,使《庄子》一书在哲学的成分以外,增添了奇幻斑斓的文学色彩。

2、真为“重言”,博大精深。

重言占了十分之七,是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来阐述一些道理,为了使自己的道理为人所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重言”的关键是这个“重”字,这个字有两重意思,一是重量级的人物,二是重量级的语言,当然更多的时候这两者是合而为一的。庄子常借黄帝、老聃、孔子等先哲,甚至假想出“乌有先生”来让其互动辩论、谈道说法。当然,如果前辈不能具备治世的本领和通晓事理的端绪,就会缺乏做人之道,陈腐无用。

“重言”的运用,使《庄子》一书带有了一种亦庄亦谐的色彩,并将庄子的思想表达得倍加灵动新奇。

3、曼为“卮言”,尘出意外。

卮言就是漏斗式的话。漏斗这种器物,虚空无底,多少水注进去都会漏下来。庄子用漏斗来比喻,意思是说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无成见,就好像从一只漏斗里漏下的水一样。他只是替大自然宣泄声音,只是把大自然想要表述的东西通过他这只“漏斗”给漏下去。

无所成见随心表达的言论,天天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常新,并能够与事实相符合,与事物的天性相吻和,同时因循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也就能够持久流传。不必用言论表达,事物的天性本是自然齐一的,原本齐一的自然之理往往与分辨事物的言论不同,既然言论与客观事物的自然之理存在着不能谐和一致的差异,所以与其做出论述还不如什么也不说。也就是说,当你的话还没有说出来的时候,事情的是非对错还没有定论,一旦话一出口,原来没有定论的东西,就会随着你的话变得复杂多样起来。

庄子的简介:

庄子,据说生于约公元前369年,卒于约公元前286年(另一说公元前275年),战国时期宋国的公室。关于庄子的历史记载,见于太史公司马迁为他撰写的列传。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着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砝箧》,以诋龇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洗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局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锈,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属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引自《二十四史全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888页。)

在《史记》这两百余字中,好一句“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可见庄子何等的逍遥恣意。

后人、读书人,读书进取,十有八九为功名利禄,为了成为今次所说的成功人士。有的人,丢书包说一句《庄子·秋水》里的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以显得自己洒脱脱俗。这话其实是惠子问的,庄子答惠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上一篇:famous的三个固定搭配 下一篇:spend的三种固定搭配

相关推荐